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朱棣遷都北京,可以加強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抵禦和控制能力

現代來看,北京是一個位置優良的首都,遊牧民族早已退出歷史舞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西伯利亞的力量衰退,中國的主要威脅早已從北方陸地轉移到東南部海洋方向,此時長三角雖然有航運之利,卻處在中國東海岸的突出部,有戰略安全隱患,京津冀地區靠近的渤海是中國內海,既有海運便利,又避免了海上威脅,作為國家核心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但從明朝來看,西方世界的大航海時代還未展開,倭寇不過疥癬之患,國家面臨的主要威脅還是來自於北方遊牧民族和東北漁獵民族。

搜圖

編輯

而經濟中心早已南移江南,這種情況下遷移都城北京我認為是十分不智的,先有土木堡之變,後有清軍入寇,帝國權力中心極易遭受打擊,又與南方經濟繁華地區脫鉤,造成中樞對地方控制力下降,定都北京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不是一個十分明智的選擇,最終明朝覆滅也與此不無關係,純粹是因為朱棣在南方難以安心,想把明帝國的中樞放在自己的傳統地盤上罷了。

其次,帝都在邊疆,對邊疆資源形成強勁的虹吸效應。經濟上,給南方造成巨大的漕運壓力,而這部分運力對全國經濟來說,是單純的負擔,沒產生任何意義。

本來南方只用供給邊疆將士糧草即可,現在還要負擔整個京城人口,給國民經濟造成極大的浪費。更要命的是軍事上,一旦出現邊疆危機,帝國軍隊首先考慮的是要保護帝國的安全,而不是驅趕和消滅敵人,造成了軍事上極大的被動。

朱元璋認為外人不可靠,自己老朱家人才可靠,於是分封自家兒子在北京當王爺。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北京的王爺成了皇上。

有人認為朱棣造反是一個小機率事件:若不是朱允炆這麼急躁的暴力削藩,朱棣未必就會反;更何況,朱棣靖難成功,本就是一個小機率事件,換二一個靠譜點的人來都不至於是這種結局。

但問題是:為什麼朱允炆要這麼著急削藩?還不是因為邊境王爺們手裡的兵讓他害怕了!兵和兵是不一樣的。至於說削藩會逼反朱棣,這沒錯啊,但這就是博弈,人和人之間本來就有利益衝突,大家都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明初藩王,除去燕王,寧王、晉王、秦王、肅王、代王,都是掌握長城九邊精銳部隊的實權藩王,加一塊實力不比朱允炆差太多。

所以朱允炆仗著開國兵精將勇的紅利,以極端手段強硬削藩,趁著其他人沒反應過來時先搞死一個兩個,一來震懾其他藩王,有雷霆手段、菩薩心腸才能奏效;二來削弱藩王集團實力,掌控住一個兩個戰略要地,避免長城九邊全部在藩王手裡沒有牽制,做好準備武力消滅一切膽敢反抗的藩王,這個策略是沒有錯誤的,面對有兵的藩王,不打一仗就想削藩,門都沒有。

看周朝、漢朝、晉朝、唐朝、清朝,要麼武力打贏削藩戰爭,要麼坐視地方勢力坐大,從沒聽說過長期慢削藩能搞成的。是朱允炆自己玩脫了,他能力不足,不是方向不對。如果朱允炆削藩真的搞成了,那他也會把首都遷到北京去。

還是那句話,就算平了朱棣,北邊還是要有實權人物重兵把守,等於是形成了新的藩鎮或者藩王,然後下一代繼續削藩。所以遷移都城北京是最省心、最安全也最省錢的選擇了。

把北京設為首都的好處,就是可以加強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抵禦和控制能力,整個明朝都還是很重視北方防備的。

壞處就是一旦遊牧民族突破北邊防線,北京附近沒有什麼比較出眾的地利可以防守,會很被動,可以參考朱祁鈺和于謙的北京保衛戰,打的非常艱難。

而把南京設為首都的話,首先有長江天險可以防守,戰略上基本是處於不敗之地,除非像蒙古打南宋那樣繞一大圈,經濟上也肯定是大力發展南方,可能會重視起水軍,繼續下西洋,對外貿易,與別的國家交流溝通。

壞處就是很容易變成割據政權,一旦北邊出事失守了,想北伐統一真的會很難,強如劉裕都沒有靠北伐統一全國,而中國這幾千年的歷史也就只出了一個朱元璋是從南打到北的。

對於明朝來說的話還是首都作為北京更合適吧,畢竟那會沒有什麼外國的侵略,最大的威脅就是北方的遊牧政權,所以首都放在北京也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