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籃球運動體能訓練存在著哪些問題,應該制定什麼樣的方案

王保成等人認為,我國籃球體能訓練理念落後,無法滿足當代籃球的競技需求,尤其是身體素質與技能的訓練方法亟待改進。籃球運動的體能訓練偏向於兩個極端,其一是採用技戰術訓練的負荷刺激來代替體能訓練的負荷刺激。其二是籃球體能訓練脫離專項特點,一方面頻繁的採用深蹲、臥推等基礎力量訓練來作為體能訓練主幹內容,另一方面,籃球耐力訓練過於“田徑化”,以跑圈這種有氧勻速運動代替籃球專項所需的急停、急轉、加速等無氧耐力訓練。

籃球運動體能訓練存在問題的研究現狀

葉鵬認為國內體能訓練理論落後、體能培訓組織不足也是導致國內體能訓練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指出:全美籃球體能教練員協會(NBCCA)長期以來一直為NBA各運動隊培訓高水平籃球專項體能教練,並有相應的考核標準從而保證各籃球隊體能教練的整體素質,而國內則缺乏相應的機構。劉新徵透過分析國內外籃球運動的體能訓練現狀,指出國內籃球體能訓練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思想重視程度不足;第二,對籃球運動的競技特徵缺乏深入研究;第三,訓練手段、方法的選擇過於簡單、盲目。

第四,一般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結合不緊密;第五,體能訓練缺乏計劃性與系統性。並建議為各籃球隊配備專職體能教練,增強其業務水平,以提高訓練效果。綜上所述,我國籃球體能訓練從專項訓練中區分出來的時間尚短,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首先,缺乏專職籃球體能教練,業務能力參差不齊,對於籃球運動特徵與體能發展規律理解不深刻。其次,缺乏對於籃球專職體能教練的培訓與認證機構,導致行業管理混亂。再次,主教練權威制導致體能訓練極易受到技戰術訓練的影響。最後,對於一般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混淆。

關於青少年籃球運動訓練的研究現狀

由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司和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共同頒發的《全國青少年籃球教學訓練大綱》,明確地將青少年籃球系統訓練劃分為U10、U12、U14、U16、和U18這5個階段,因此國家體育總局將10~18的運動員認定為青少年運動員。目前,國外對於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研究較為具體,大部分文獻主要集中在不同訓練方法對於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某項身體素質、某種身體機能、身體發育、運動損傷問題以及青少年情感、心智的影響。

而國內關於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較為宏觀,主要關注青少年體能訓練所存在的問題,早期專項化對於青少年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專項體能訓練與青少年生長髮育之間的相互影響的生理學基礎等方面。由於主要科研人力、物力與財力資源均放在頂尖水平運動員與運動隊上,基於青少年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的資料與分析較少。

中國籃管中心青少部部長都娟認為:從近些年來世界各級籃球比賽中中國隊的成績以及國內外知名專家的評論看,中國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出現較大問題,與歐美籃球強國相比有著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體能水平不足、對抗能力弱、基本技術不紮實、戰術執行與應變能力弱、對於籃球的興趣不足等方面。陳小平指出:青少年訓練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是:早期專項化、早出成績、早結束運動生涯的“三早”現象。

青少年不是“微型的成年人”(MiniatureA-dults)。他們在身體形態、機能、素質、心理等方面與成年人有著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決定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在理念、內容、方法手段、負荷安排等方面都有著不同於成年人訓練的特徵和規律。然而隨著青少年籃球運動的競爭愈發激烈,為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青少年更早的專項化、成人化是難以避免的趨勢。這種急功近利的短期目標,對青少年運動員的身心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米靖認為:一方面,過早的專項化訓練使得運動員基本運動技能、運動素質的發展不全面、不均衡,影響未來新、難技術的學習和把握;另一方面,過早的專項化還可以造成身體發育不均衡、全身或區域性過度疲勞而引起傷病,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競技水平的發展。沈勳章指出:我國優秀運動員的成材率僅有4。7%,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是因為運動損傷問題使運動員尚未到達競技巔峰期便退出運動場。

陳永華的建議

青少年發育尚不完善、身體功能結構不成熟、正確技術動作尚未建立,無法承受大負荷訓練。而國內部分運動隊為快速出成績,使青少年運動員過早執行成年人的訓練計劃,從而導致這一現象的產生。陳永華指出:我國青少年籃球體能訓練不僅效果不佳,甚至會起到消極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力量練習的內容和方法過度遵循籃球運動中的肌肉工作特點,而忽視青少年的生理與情感因素。

姜瑞華總結國內外青少年運動員的競技運動訓練現狀,指出:青少年應避免過多重複單一的專項動作,而是應該採取一些自然的體能訓練動作,比如:跑、爬、攀登、推、拉、投等,而對抗練習則可以誘導青少年採用搶、推、搡、抱、摔等動作,從而體現作者對於青少年基本動作發展的重視。曹春梅參照青少年身體素質發展模型,指出:柔韌素質應作為打基礎階段的主要訓練內容,而協調性、平衡能力、靈敏及速度素質的發展在青少年訓練的整個過程中應始終作為主要內容,並且要均衡發展。

而力量素質則要維持其他能力的學習與訓練,應貫穿整個訓練過程。根據以上國內外對於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研究結果,再一次確定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應該保持體能訓練的科學性,應根據青少年運動員的生理特徵、心理特徵來制訂體能訓練計劃,不僅要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專項體能水平,更要打好基礎、平衡發展。既要施加適量運動負荷,也要給予足夠的恢復空間。全面促進青少年身體、智力、心理的均衡發展,從而為青少年運動員多年從事競技運動訓練、競賽奠定堅實的基礎。

建立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評估與訓練方案模型

首先,籃球運動員身材較為高大,特別是身高在兩米左右甚至更高的青少年運動員在生理功能、生物力學特徵上皆與常人有所差異。在訓練時,由於其肢體較長、體重較大、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比來完成訓練負荷。其次,由於身材高大青少年運動員長骨生長速度更快,單位身高的肌肉體積較少,肌肉與骨骼質量較差,完成相同的動作運動損傷的風險更高。同時,在激烈的比賽對抗中,也因為此特徵更容易導致運動損傷。因此,身材高大青少年運動員需要更加個性化的評估與訓練方案。

減少我國青少年運動員過早、過度專項化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近些年來,雖然國家體育部門為培養各專案後備人才,一直不斷加大經濟投入,使青少年運動隊教練員的執教水平、訓練條件、營養與生活水平均有顯著提高。但是由於各地方體育局在全運會的任務艱鉅,使得各青少年運動隊急功近利的現象屢見不鮮。所導致的最普遍的現象為青少年運動訓練過早、過度專項化,且訓練的疲勞與恢復不成正比。青少年運動員過早地進行專項訓練往往會忽視基礎訓練,而基礎訓練是身體素質全面、均衡發展的重要階段。

過早地跳過這一階段不僅會限制運動員的發展潛力,甚至會導致身體素質的極端不平衡,嚴重的會帶來頻繁的運動損傷。特別對於一些身體左右側不平衡、上下肢不平衡的運動專案來說,過早專項化不僅會縮短運動員的運動壽命,嚴重的會影響運動員的正常生活。為貫徹落實《關於加強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本研究對青少年運動員系統的實施功能性體能訓練,透過其多維度、多平面、輕器械的訓練理念,以及注重身體姿勢與動作的控制、強調對於推、拉、旋轉、弓箭步、蹲等人體基本動作模式的訓練與強化等思路,寄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糾正青少年過早專項化這一問題,部分抵消其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完善青少年籃球比賽與訓練的運動負荷監控

長期以來“三從一大”的訓練理念一直影響著中國競技體育訓練,並且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競技體育的快速發展提供的一定的幫助,然而部分教練員由於過分遵從、過度執行此訓練理念,導致訓練的不合理。長期的超負荷訓練不僅不會迎來身體的超量恢復,反而會對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特別是對於訓練水平較低、身體發育不完善、技術動作不穩定的青少年運動員來講,盲目的大負荷訓練甚至會直接斷送其運動生涯。從另一方面講,青少年由於心智尚未成熟,對事物的理解尚淺,缺乏內部動機,需要直觀的、具體的的訊號來激勵其訓練動機。

單調的、抽象的訓練手段與理念難以滿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本文透過內外負荷監控系統對青少年籃球訓練與比賽進行實時監控,藉以解青少年籃球比賽的負荷需求,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使訓練的負荷量與強度更加貼近比賽實際,避免訓練的盲目性。與此同時,透過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態以及訓練資料的實時反饋,使教練員能夠更加全面解運動員的受訓狀態,從而對訓練計劃做出及時的調整。對於青少年運動員而言,實時反饋系統將抽象的訓練負荷量化,為其提供更加明確的努力方向,提高參訓的積極性。

豐富青少年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理論體系

近年來,功能性體能訓練在國內已得大量研究人員和教練員的重視,其訓練理念已廣泛滲透於各高水平運動隊,並取得豐碩的成果,但在青少年運動訓練研究領域,國內還不具備具有針對性的、完整的功能性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體系。本研究將系統地闡述如何應用功能性體能訓練的理論與方法為青少年競技體育服務,併為廣大青少年體育工作者與研究者提供參考的標準與借鑑的思路,使其在訓練實踐中更好地把握功能性體能訓練、評估方法的選擇與負荷的控制,同時也將進一步豐富我國體能訓練的理論體系,推動我國青少年體能訓練研究領域的發展,這對我國的籃球運動以及體能訓練領域均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與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