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經濟學論戰與驗算|觀瀾

文 | 鄧新華

經常見到經濟學者的論戰,但可以說,大部分學者並不懂論戰之道。

前不久,兩個經濟學者論戰電商平臺的問題,具體的論戰內容就不說了,說說他們的論戰模式。

他們的論戰模式是:“你的觀點是這樣的,但我的觀點是那樣的,所以,你是錯的。”

“不不不,我和你的觀點不同,我看到的是這樣的,所以你是錯的。”

總之,他們批駁對方的方式,就是論述自己的觀點。

這是一種非常低效的論戰模式。每個論戰者都想著“我是對的,你和我觀點不同,所以你是錯的”。

這種論戰模式,除了進一步使自己相信“我是對的”之外,不能帶來雙方知識上的進步。

論戰者起碼要明白,論述自己的觀點,並不是對對方的批駁。

要批駁對方的觀點,應該指出,按對方的邏輯,會得出哪些自相矛盾的結論,或者,按對方的觀點,會有許多現象無法解釋,而按己方的觀點則可以解釋那些現象。

這樣論戰,雙方才能共同進步,也能使旁觀者受益。

對於學者來說,不僅對外應該如此論戰,在內心,也要經常如此論戰。

當兩個解釋擺在自己面前時,不要聽從自己的成見和情緒去做選擇,而應該比較一下,哪種解釋更簡潔,或者說,哪種解釋例外更少。

哪種解釋更簡潔,就選擇哪種解釋,即便有時候情感上本能地抗拒那種觀點,也應該選擇它。

因為,你的視覺、聽覺等都會欺騙你,但邏輯不會欺騙你。

這種內心的自我論戰,就是一種“驗算”。

就像做數學應用題,你只看區域性,做錯了也不會知道。所以,需要把答案放到全部條件中,看是否都契合,這樣才知道自己錯了沒有。

經濟學的驗算並不能幫助你完全避免錯誤,因為人會粗心,還會有思維的路徑依賴。但是,驗算能幫你排除大部分錯誤。

先舉個自然科學的例子。

“地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圍繞地球轉。但這個解釋模型中,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等行星就不圍繞地球轉,它們都是“例外”。以地球為參照點,這些行星的運動軌跡複雜之極,一點都不簡潔。

而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在這個模型中,不僅地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等行星也在圍繞太陽做橢圓運動,這個模型就非常簡潔了,在太陽系行星中沒有例外。但這個模型還是不能解釋太陽系以外的行星執行。

按道理說,“日心說”比“地心說”簡潔得多,人們理應選擇“日心說”。但“日心說”剛提出來時,人們直覺上無法接受。

後來牛頓提出萬有引力理論,在這一理論的解釋下,宇宙中,行星都在圍繞恆星做近似圓周的運動,而衛星圍繞行星運動,這樣,就更為簡潔、例外更少了。

再後來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比牛頓力學解釋範圍更廣,例外更少,也就是說,更簡潔。

經濟學也同樣。

例如經濟學的基礎假設——理性人假設。這個假設說,人在有限條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

有不少人質疑理性人假設。他們說,人們經常助人為樂,根本不是時刻追求利益最大化。

這是狹隘理解了利益。

經濟學並沒有設定利益只能是物質利益。精神享受也是利益。或者說,你想達到的目標,就是你的利益。

如果你想幫助一個乞丐,你不會買一束昂貴的鮮花送給他,而是會送給他食物、衣服、零錢。也就是說,你會用你認為成本最低的方式,來最大化地實現幫助乞丐的目的,這就是在有限條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

很多人在做慈善時,也會採取一些措施來防止自己被假乞丐騙了。例如,儘可能給實物而不是現金。你看,在幫助別人和避免被騙之間,你也會權衡,這同樣是侷限條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

而經濟學外行們狹隘理解利益之後,就無法解釋人們為何不是給乞丐送花,而是送食物、衣服了。

如此驗算,你會發現理性人假設解釋世事更為契合、更加簡潔,所以,應該選擇理性人假設。

但是太多的學者既不懂論戰之道,也不懂內心的論戰、驗算。主流經濟學教給他們什麼,他們就相信什麼。

這也讓主流經濟學界“創新”倍出。很多學者,隨便提出一個新名詞,就說自己是創新。其實如果他們懂得驗算,就知道,這些東西都沒有節約算力、讓解釋更簡潔,都是前人已有的或對或錯的解釋,他們只是換個名詞重複一下罷了,談不上“創新”。真正的創新是那些能夠節約解釋的新提法。

(作者系財經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