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馬鈴薯種植與病害防治技術,進而提高馬鈴薯的種植產量

1深耕整地

為了對現有土壤物理狀況進行改善,可以按照馬鈴薯生長環境需求對土壤進行疏鬆處理,獲得更充足的養分,同時消除外界雜質對土壤養分的破壞。提高產量的同時,保證馬鈴薯在整個生長期間都能夠獲得充足的養分。

2肥料準備

馬鈴薯是一種非常喜歡有機肥的農作物,在施肥過程中應儘量選擇標準的無公害化肥,改善土壤基本化學元素的同時,提高馬鈴薯的安全性。通常使用有機肥,按照特定區域比例進行施肥,如過磷酸鈣、硫酸鉀、尿素以及其他農家肥或有機肥料等。

3切塊催芽

種植馬鈴薯之前需要將馬鈴薯切成多個小塊,然後提前進行催芽處理,確保在播種期間馬鈴薯能夠更快速適應特定的環境。播種時還要嚴格控制播種時間,太早容易出現缺苗或雨水過多而腐爛情況,太晚則會影響馬鈴薯的正常生長習性,降低產量。馬鈴薯種植通常在上午10點之前或下午3點以後,這時馬鈴薯可以在特定環境下維持20天左右的催芽期,不同的馬鈴薯被切塊以後都會有一個芽眼,這個芽眼經過一段時間的催化後生成嫩芽,在出芽之前一定要用小灰幹拌或多菌靈粉劑1:200進行浸泡,防毒晾乾以後在苗床催芽,為後續種植做準備。

4播種

馬鈴薯播種時間的選擇,能夠直接影響植株的整體生長狀況,這是確保提高產量的重要環節。首先,馬鈴薯播種深度在地下10釐米左右為宜,並且溫度在8~10℃;其次,馬鈴薯播種時要檢視天氣,如果是霜凍天氣則需要將時間推遲一個月左右,按照以往往慣例,北方通常在4月20日左右進行播種;第三,馬鈴薯播種前要將其切割成菱形塊,在特定溫度下播種時要保證日照時長不會超過14小時,同時溫度不超過23℃,適當新增水分能夠滿足基本生長需求,但要控制種植區域內的水量,避免馬鈴薯腐爛造成減產。

5田間管理

播種以後的田地,需要採取科學的農業管理技術,為馬鈴薯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確保在收穫季節能夠有更高的產量和質量。針對馬鈴薯田間管理,重點突出一個“早”字。整體管理過程包括除草、追肥、培土以及後續的給排水灌溉和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行人工除草和追肥,都要控制好時間,當出苗率達到80%後才能追肥,施加肥料通常選擇碳酸氫銨,具體用量按實際肥料的功效進行量定,追肥以後及時灌水。及時除草和澆水,是馬鈴薯快速發芽生長的前提,按照實際觀察獲得植株的長勢,從而確定第二次追肥的時間,如果不需要追肥,則可追加少量的尿素,以獲得相應的化學元素。

6科學肥水管理

馬鈴薯生長期間要嚴格控制肥水時間,在出苗期間可噴灑適當地果壯蒂靈,保證馬鈴薯生長期間果實更加壯大,表面光滑且產量更高。適當增加特定的熱性肥料,配合地膜,為馬鈴薯提供充足的養分以及適合的生長環境,使用草木灰、火燒土等方式提高土壤中鉀元素含量。在特定溫度下,鉀元素能夠提高細胞的通透性,使細胞濃度增加,確保馬鈴薯具有更高的抗寒能力,在霜凍後及時檢視種植區域的植株生長狀況,如果早晨有霜,要及時噴水除霜,避免因生理脫水而出現凍害問題。

7病蟲害綜合防治

馬鈴薯通常會感染晚疫病、雙黴病、青枯病等病害,發病時可利用甲代森錳鋅500倍液與新高脂膜噴霧防治,如果在生長期間出現青枯病,則需連根拔除,並在周圍撒上石灰以及利用福爾馬林溶液對根部位置消毒,同時使用鏈黴素2000倍液加上新高脂膜進行防治,以消除病毒蔓延風險。總之,作為技術人員,要重視結合具體區域,科學制定更加完善的種植方案,提高馬鈴薯種植產量,有效保證馬鈴薯種植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