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受災的杜甫:想發財……寫愛蓮說的周敦頤:我也想……

杜甫

公元760年的春天,大唐安史之亂還在繼續,川蜀之地相對安定,輾轉顛沛的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

不料到了第二年八月的秋天,大風大雨吹飛了屋頂的茅草,散落得到處都是,還被哄搶一空。費盡口舌也喝止不住的杜甫,回到家後拄著柺杖獨自嘆息。

想到自己的苦,周圍人的苦,山河破碎後國人的苦,一時百感交集。心情激盪中,奮筆作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首詩,上憫國難,下痛民窮,筆底波瀾,詩中聖哲。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為避戰亂又在湖北、湖南漂泊了兩三年。公元770年,唐大曆五年冬,杜甫死在由長沙到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偉大的生命戛然而止。

時光滾滾,晝夜輪轉。

北宋1017年,湖南道縣的周敦頤出生了。

周敦頤

靠舅舅的恩蔭入仕,周敦頤一生為官30餘載,輾轉十幾個州縣,做的都是地方小官。但他從不以官小而懈怠,而且清廉得驚人。1054年,他任知州於江西南昌,日夜操勞,終至大病一場,甚至昏死了一日一夜才舒醒過來。原本趕來為他料理後事的友人,見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篋,錢不滿百”,清貧得讓人掉淚。原來周敦頤平時還常常有接濟他人之舉,“君奉養至廉,所得俸祿,分給宗族,其餘以待賓客。不知者以為好名,君處之裕如也。”

1057年,在重慶合川做判官的周敦頤迎來了他的長子出生,這一年他已41歲。第二年,妻子就病故了。幾年後續娶,有了次子。

1063年初夏,47歲的周敦頤在江西贛州任通判,蓮花盛開之時,他寫下千古名篇《愛蓮說》。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一生清廉,家無餘財,眼下還要撫養兩個年幼的兒子。儘管他十分羨慕陶淵明那種“採菊東籬下”的隱居生活,儘管他對自己卑微的官職並無留戀之情,但缺乏“買山錢”,不得不接受現實的羈絆,與之達成妥協:

久厭塵坌樂靜元,俸微猶乏買山錢。

徘徊真境不能去,且寄雲房一榻眠。

——周敦頤《題酆都觀》

周敦頤的生計壓力,決定了他只得繼續幹著小官的工作,他只能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而不能是“花之隱逸者也”的菊花。

蓮花,也是周敦頤借物言志的超脫之道。他開創的“濂學”,指出經由“懲忿窒欲,遷善改過”的至誠之道,普通人也可以一步步從“士—賢—聖”成長為聖賢,振聾發聵。

晚年,周敦頤因染病而辭官,終於實現了歸隱的夙願。他定居在江西廬山的蓮花峰下,將門前的小溪命名為家鄉的“濂溪”。並且仿效廬山東林寺慧遠大師所結白蓮社,與歸宗寺的真淨文詳師等人結青松社。還數參東林常總禪師,師教之靜坐,月餘,忽有得,呈偈:“書堂兀坐萬機休,日暖風和草自幽。誰道二千年遠事,而今只在眼前頭”。他的另一名篇《太極圖說》,到了明代蓮宗九祖蕅益大師著《周易禪解》時,被大師詳加發揮。

這個時候,雖然身體有病,生活亦不寬裕,但他心情愉悅。

1073年,北宋熙寧六年的夏天,隱居未足兩年的周敦頤病逝,終年57歲。

若大君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像杜甫、周敦頤這樣的人,萬古流芳,以酬其德。果報分明。

學佛人,或貧或富,不一而足。印光大師開示:

“汝學佛之人,幸有錢,就妄欲發大財……此即是汝不善處富之現相。今竟貧矣,又復不做一事,妄想從前之富境,此亦是汝不善處貧之現相。”

居富貴地位,有財力勢力即以己之財力勢力,利人利物。《地藏經》雲:“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喑啞,聾痴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佈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佈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佈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若宿世缺少栽培,居貧賤地位,則少欲知足,勤儉節用,自可養身。再能至誠辦道,得三寶護佑,必不至過於困頓。弘一大師詳細地說:“吾人修淨業者,倘能於現在環境之苦樂順逆一切放下,無所掛礙。依苦境而消除身見,以逆緣而堅固淨願,則誠甚善。但如是者,千萬人中罕有一二。因吾人處於凡夫地位,雖知隨分隨力修習淨業,而於身心世界猶未能徹底看破,衣食住等不能不有所需求,水火刀兵饑饉等天災人禍亦不能不有所顧慮。倘生活困難,災患頻起,即於修行作大障礙也。今若能歸信地藏菩薩者,則無此慮。依《地藏經》中所載,能令吾人衣食豐足,疾疫不臨,家宅永安,所求遂意,壽命增加,虛耗闢除,出入神護,離諸災難等。古德雲:身安而後道隆。即是之謂。此為普勸修淨業者,應歸信地藏之要旨也。”

慈悲之心,為我等慮,誠且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