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海上遇險:鄭和船隊如何在戰亂中保全自身,弘揚大明國威

海上貿易的發展,在明朝時期還是比較繁榮的。最有利的說明就是朱棣執政期間派出了鄭和,七次下西洋。不僅傳播了明王朝的文化,也讓周圍這些國家,更加堅信和明王朝之間建立睦鄰友好的關係,同時也能讓更多的小國對明王朝俯首稱臣。鄭和耗費了28年的時間下西洋的路途中,也經歷了不少的磨難。

但這樣的磨難相比起,大明的國威被弘揚到海外很多地區而言,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令人惋惜的便是,鄭和所做出的這些努力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似乎再一次被泯滅。像鄭和下西洋這樣的壯舉,在之後千年,似乎都已經銷聲匿跡了。

當時的海上航行以及造船技術並不是特別的發達,令人疑惑的便是,如果在海洋上遇到了一系列的危險,或者和其他國家展開了鬥爭。那麼在戰火四起的時候,船隊上的所有人員是透過什麼樣的方法保全自身性命,進而讓大明國的國為弘揚四方的呢?

一、鄭和下西洋的壯舉

1、使命所然

中國的航海事業因為有了鄭和下西洋這樣的壯舉,從而顯得熠熠生輝。就在公元1405年到1433年這一時期,

鄭和的肩膀上所擔負的不僅僅是皇命,更是一個王朝興盛繁榮的傳播。

明成祖朱棣,在當時受命於他。而鄭和下西洋的起點就是從太倉的劉家港。面對汪洋大海所具有的風險是未知的,並且洶湧澎湃的大海,在當時那個造船技術並不發達的年代裡,邁出這一步所需要的勇氣可想而知。

2、面臨的困難

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還是比較大的。首先就體現在這一次的遠行,沒有任何的經驗可以借鑑,也沒有任何的例子可以供他去參考。

一切都只能夠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去不斷的摸索。

就像鄭和在出發之前,對於整個航海隊伍的組織,不管是人員的安排,還是航行船隻的佇列安排。每一個方面和細節都是需要經過再三的考究,也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研究。

其次,鄭和在下西洋的過程中,團隊的數量還是比較多的,並且船隻航行的距離也比較遠,堪稱規模巨大。

船上的船員有很多,並且隨行的人員也特別多。每一次下西洋的過程中,人員安排這一方面,就已經達到了上萬人。並且每一個船隻上所攜帶的東西也比較多,不僅要有充足的糧食,還會帶上一些布匹或者是瓷器。用一句比較直白的話語來說,吃喝拉撒每一樣都是需要帶齊全的。

再次,海上航行的過程中不安全的因素的確是比較多的,更何況對於地理位置等各個方面完全不熟悉。

因為此行途中的目的地沒有任何人去過,最為重要的是海上的天氣本來就比較多,端狂風暴浪似乎都已經是很常見的事情。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可能在駕駛航行的過程中稍稍出現了意外就會出現船隻沉沒,或者是人員傷亡的情況。

最後,語言的交流不便。

鄭和所帶領的團隊每到一個地方都是陌生的,最為關鍵的是在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的不便利。因為他們所要去的地方有很多為的就是能夠完成明成祖朱棣所交代的要求,弘揚大明國的國威。但是在這弘揚的過程中,最為基本的就是語言方面的溝通和交流,在這個時候手勢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這些問題對於政客而言的確是極其艱難的一項巨大工程。

3、途經的國家

在下西洋的時候,所經過的國家還是比較多的。鄭和每到一個地方之後,都會和當地的居民進行一系列的溝通和交流,讓他們知道在大洋彼岸有大明王朝的存在。並且還會向他們展示大明王朝的一些物品,比如說絲綢又或者是其餘的東西。甚至還會用這些東西和當地人進行交換,透過這樣的做法,就把大明王朝的富裕凸顯了出來。

就在第一次航行的過程中,他們到達的就是太倉,緊接著的第二次航行過程中到達了汶萊以及泰國還有柬埔寨和印度。那麼在第三次航行的過程中,就從劉家港這個地方一路出發,到達了印度,以及馬來西亞還有越南。在這一次航行回來的過程中,還去錫蘭山轉了一圈,這一次的航行比之前所航行的路線都要久遠一些。緊接著在第四次航行的過程中,正好在旅途這一方面又做出了創新,都已經達到了東非這一地區。而在第五次航行的過程中,浩浩蕩蕩的船隊所經過的國家特別多,都已經達到了東非地區,比如說麻林。在時間的推移下,已經有了前幾次的航行經驗,在這第六次的航行中,鄭和所率領的團隊,都已經到達了孟加拉這些地區。

然而在最後一次航行的過程中,的確是令人痛心不已。因為在這圖中,鄭和因為患有疾病離開了人世,而當時他所率領的船隊,也只不過剛剛到達印度的西海岸。

二、下西洋途中遇難如何解決

1、不輕易招惹對方

在航行的過程中,正和是不可能隨意和任何的武裝力量正面交鋒的。但是在第一次下西洋的過程中,就遇到了一件比較棘手的事情,那是因為爪哇國的西王和東王之間發生了巨大的爭執。此事發生後對於鄭和而言和自己毫不相干,也是不可能插手去管的。

但誰曾想船上的船員竟然被西王手下人誤殺,這就讓鄭和不得不管。

緊接著這件事情就已經鬧大了,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希望趕緊向大明王朝賠罪。

然而事情完全沒有想象的這麼簡單,就在接受西王賠罪的過程中竟然還遇到了海盜。

然而以大局為重的鄭和,並沒有和對方大大出手,反而識破了對方的詭計。

最後把他們關押起來,讓他們成為大明王朝的一位俘虜。就在遠洋回去之後被處以刑法。

2、避免正面交鋒

在下西洋的路上,鄭和所面臨的窘境也比較多,並且還曾經見識了錫蘭國,被架空的國王。雖然是國王已經沒有任何權利了,但是他似乎完全不甘於現狀,會做出一系列的反抗,只不過是動動嘴皮子而已。

並且他們還透過搶奪過路費以及搶奪過往船隻來發家致富。

面對這一番尷尬的窘狀,鄭和沒有心慈手軟,但是也沒有挑事,反而是迅速的離開了這個地方,前往其他國度。成功的避免了和對方的正面交鋒,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也避免了不少的損失,同時也省去了一系列的麻煩事。

三、下西洋為明王朝帶來的影響

1、宣揚大明國威

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影響,中國的發展還是以農業為主的,在對外貿易這個方面的確是比較狹隘的,況且大多數都是以陸地上的交易為主。而鄭和這一次下西洋就開通了海上的交易,堪稱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祖。儘管當時的海禁政策是特別嚴厲的,對於老百姓而言是沒有資格私自駕駛著漁船出海的。也正因如此民間的海外貿易相關事宜全部都是被禁止的。更何況東南地區的倭寇特別多,為了防止這些倭寇為禍沿海一帶,也為了避免一系列的損失。從大明王朝建立到太祖皇帝,這一時期海上貿易都是被禁止的。然而到了永樂皇帝時,海上貿易就迎來了黎明的曙光。

不僅讓大明王朝的國威得到相應的宣揚,並且還遏制了倭寇,讓沿海一帶的倭寇勢力為之懼怕。

2、促進經濟發展

透過這一次遠洋航行大明王朝的船隻上所帶的東西還是比較多的,有很多的絲綢以及茶葉,還有瓷器,甚至還有大量的金器以及銀器。

當這些物品到達了亞非等地區的時候,不僅吸引了當地人對於明王朝的好感,並且也換回了很多的土特產。

這就相當於一種以物換物的貿易,在這樣的情況下,無形之中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雖然在貿易的過程中需要貨幣擔當是透過交換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銅錢的使用。

3、傳播了文化

在交流的過程中語言是必不可缺的,而語言本來就是一種文化。並且正和下西洋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貿易都是雙向的,並且也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透過這樣的貿易,也就能夠彰顯出明王朝國力的強大。

在這交流的過程中傳播了儒家思想,並且也讓東南亞地區的很多人,知曉了這種文化。並且還把中國的茶文化以及酒文化都傳播到這些地區。

結語:

在航海事業上,鄭和所作出的努力就像一顆閃耀的明珠。在弘揚大明國威的時候,鄭和所作出的努力毋庸置疑。

儘管鄭和是一名宦官,儘管他在身體上有相應的殘缺。但是他為大明王朝所做出的貢獻永遠都是毋庸置疑的。

在一系列的苦難面前,他從來沒有退縮,用她的智慧以及巨大的包容心,贏得了周邊小國的認可,並且和周邊小國構建了一種睦鄰友好的關係。真真切切地書寫出了大明王朝的大國風範。

參考文獻:

《明史》

《中國古代航海極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