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基金專案:井岡山地區西伯利亞雜交鱘幼魚流水健康養殖技術

基金專案:井岡山地區西伯利亞雜交鱘幼魚流水健康養殖技術

基金專案: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2018YFD0901704)

_程超

西伯利亞雜交鱘是西伯利亞鱘和施氏鱘的雜交品種。已有研究表明,西伯利亞雜交鱘較親本有著耐低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及肉質更鮮美等特點,受到廣大養殖戶的追捧。近年來,西伯利亞雜交鱘的養殖規模和產量不斷擴大,幼魚期作為西伯利亞雜交鱘生活的關鍵階段,養殖效果直接關係到後續成魚的生長效能。因此,本文結合井岡山地區生產實際,從場地建設、水源水質、苗種放養、飼料投餵、日常管理、疾病防治6個方面對西伯利亞雜交鱘幼魚健康養殖技術進行整合,以期為山區鱘魚幼魚養殖提供參考。

一、場地建設

養殖場選擇微流水的長方形水泥池並聯排列,流水池主要由進水口、魚池、出水口組成,且3個部位之間都有30釐米左右的高度差。養殖池面積 25~35 米2為宜,規格為 4 米×8 米×0。5米,儲水效能良好。魚池的進水口和出水口設定攔網,防止雜質進入汙染水質和幼魚逃脫。水體交換採用連通器原理進行設計,有利於水位調節以及排汙工作。

二、水源水質

井岡山地區西伯利亞雜交鱘幼魚健康養殖水源為山泉水,水源充足,無汙染且符合養殖用水標準。水溫常年保持在14~22℃,pH 7。0~7。5,溶氧 6。5~7。6 毫克/升,水質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 5051-2017)的規定。

三、苗種放養

苗種放養之前先要進行清塘,自然晾曬 5~7 天。在投放魚苗的 1~2 天前,用濃度為 10~20克/米3 的高錳酸鉀均勻潑灑全池,消毒後灌入泉水至水深40~50釐米。魚苗規格為5~8克/尾最佳,體質健壯且活潑。魚苗在放養之前用食鹽水浸泡10~15分鐘,放養魚苗時要輕而快,每池投放魚苗2 000~2 500尾。

四、飼料投餵

採用合適粒徑的鱘魚專用配合飼料(粗蛋白質水平在45%以上),餌料粒徑要與口裂相匹配,一般用粒徑為2毫米軟顆粒飼料餵養50克/尾以下的魚。採用“四定”原則執行,每 5~6 小時投餵1次,投餌率在7%~8%,日常的飼養中可根據水溫和幼魚攝食情況適當調整投餵次數。由於西伯利亞雜交鱘有夜間覓食的習慣,對於幼魚可增加1次投餵。隨著幼魚體重的增加可以減少投餵次數。

五、日常管理

1。定時監測水質

流水養殖水質取決於上游水源的質量,因此需要定時對上游水源進行監測,及時清理掉落水中的雜物,避免堵塞進出水口。同時也需要對養殖水體進行監測,尤其是溶氧和pH的監測,確保水體pH在7。2~8。0,溶氧6~8毫克/升,夜間需要開啟增氧機。

2。定時排汙

定期對池塘底部進行清汙處理,糞便、殘餌等有害物質的積累對魚體不利。

3。巡塘檢查

每日巡塘4~5次,觀察魚類的活動及攝食情況,及時檢視是否有死亡的魚,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

4。及時分池

西伯利亞雜交鱘的幼魚生長速度較快,要注意及時分池飼養。定期對每個池子的魚進行打樣,根據魚的規格大小調整養殖密度。

六、疾病防治

疾病防治堅持“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真菌性疾病主要為水黴病,由水黴屬和綿黴屬真菌引起,可用亞甲基藍塗抹於患處,再用食鹽消毒。細菌性疾病主要有腸炎病、爛鰓病、鏈球菌病,腸炎病可用碘製劑消毒,並服用含大蒜素的餌料;爛鰓病需要及時隔離病魚,防止傳染。營養性疾病需要合理控制飼養密度,保持飼料營養均衡。對於寄生蟲病的防治要及時用食鹽水浸泡病魚,放苗之前對魚苗和池塘進行消毒處理。挑選體形勻稱、鰭條舒展、游泳能力強的優質魚苗放養,可有效提升存活率,加強抵抗力。

七、小結

西伯利亞雜交鱘幼魚的養殖需要在魚種、水、飼料、管理等方面加大重視。好的魚苗能夠極大地提升幼魚的存活率,以及獲得較快的速度。水環境的質量同樣對於魚的生活至關,最適的水溫、溶氧可以有效地消除病害。在飼料方面既要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選用合適的魚用配合飼料,密切關注魚的攝食活動,及時調整投餵量。日常管理不可忽視,加強日常巡塘,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