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山西作為漢匈戰爭前沿,與匈奴人發生無數次的戰爭

“拊天下之背而扼其吭”的地理特點,決定了山西在中國古代史中的重要地位。在秦漢三國這段近500年的時間裡,山西作為抵禦外來入侵前沿與中原群雄對這片土地無休止的爭奪,使山西這塊本可以安居樂業的土地,呈現的卻是連年的戰亂與動盪。事物都有兩面性,雖然戰爭給山西帶來了破壞,但是戰爭是武術發展的直接推動力,促進了山西武術的變化發展。 經研究歸納,其秦漢三國時期山西武術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對弩的使用、訓練

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射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山西作為漢匈戰爭的前沿,與匈奴人發生了無數次的戰爭,然而匈奴人的射技非常高超,射技從小就開始培養。智勇兼備的山西人,在射擊上不僅與匈奴人較量,還學習他們的射法,因此,促進了山西射技快速的發展。山西人在對抗大量的匈奴騎兵,不僅對兵器演變發展有所促進作用,還使武術內容發展得到了變化,使武術的內容與方法更加豐富,同時積累了豐富的騎術經驗。

大同博物館展出的漢代銅劍,其形制同前期劍相比,已有很大的改變,其劍身很長,劍脊加厚,劍鋒的夾角則逐漸由銳角加大。山西人透過實戰經驗對劍的功能由主要是直前推刺轉而揮劍劈砍,這樣能更好地發揮劍刃的作用,也為以後劈、砍、斬、撩、掛等劍法發展打下了基礎。劍術對練套路已有發展。1980年離石縣賀昌中學在整理圖書館庫房時,發現兩塊已破碎的東漢畫像石。

武士轉身下蹲成僕步

將劍駕於頭頂上方,手眼身劍渾然一體,而對方在角上系刀、尾巴翹起的牛,好似做向對方衝過來之勢,給人以動態之感。從圖中以看出,人手持長劍與角上系刀的牛正在對打,這種對打形式有可能是屬於表演形式,但也佐證了當時山西劍術套路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有較快發展。高度發達的軍旅武術促進了民間習武活動。戰爭把山西的歷史推向了一個輝煌的頂峰。

同時也使處於這一地區的百姓不僅常年受到戰爭的威脅,而且將不可避免地被徵召入伍。復員計程車兵回鄉後,特別是歷經過戰場考驗的人,對武術有著更深刻的認識,他們成為山西民間習武的有力推動者。再加上,漢初統治者一直鼓勵邊民習武,強調“居則習民以射發,出則教民以應敵”。這對當時山西民間練武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道教養生文化得到快速發展。

結語:

東漢末年與三國時期,社會動盪不堪,生靈塗炭。對戰亂和饑荒的恐懼,是東漢三國時期道教養生文化能夠掀起群眾性擁護高潮的重要社會背景和原因。據《漢書人口志》記載,屬山西境內的人口約為252萬人,佔全國5900多萬人口的4。28%。“西漢至東漢末年,由於長期戰亂,山西人口由西漢平帝元始二年的252萬人減少到東漢永和五年(公元140年)約133萬人,平均年遞減率為4。65%”,因此長期的戰亂,促進了山西道教養生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