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收入結構遠重於收入金額!

近段時間有個關於工作時間的話題“996工作制”,它是指工作日早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時,總計10小時以上,並且一週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當然這個話題一出是有人認可有人反對。

小萌感覺一味地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一項工作中,短期無論是對公司效應還是對個人收入好處當然是有的,但不知大家有沒有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對於自己更長遠的未來呢?

我們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一項事業中,加班加點的幹也就那麼多時間、那麼多精力、收入上漲也會遇到瓶頸。更可怕的是現實社會是殘酷的,企業為了生存調整工資構成、最佳化崗位佈局、提升員工素質等進而直接或間接造成一個部門被砍掉、員工KPI不佳被末位淘汰、孕婦被各種理由勸退、生病後被取消全額獎金只發基本工資……。這一天一旦到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會像晴天霹靂一樣,讓我們驚慌失措、猝不及防。有的令人無奈,有的令人寒心,可都無可避免地讓員工同時經受精神和經濟的雙重打擊。

經濟學家詹姆斯·託賓有句被引用到爛了的話,“雞蛋不要放在一隻籃子裡”。同樣對於我們工作同樣如此,除了本職工作做好以外,我們要學會利用業餘時間開闢第二職業(或副業)、第三職業(或副業)等等進而拓寬我們的收入來源。

許多人從未意識到,有種工資陷阱叫做“只有一份工資收入”,或者認為,第二職業(或副業)只不過是多賺些錢而已,殊不知它最厲害的地方是最佳化你的“收入結構”。年輕時可能不太明顯,如果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你就會明白每多一份收入來源,就多一點安全感。

比如同樣月收入1萬元:

A:100%來自上班工資

B:工資+兼職A+兼職B+商鋪租金+投資收益……

你認為哪種更好?顯然是B。因為B項的抗風險係數更強。其實,多渠道的收入來源就是最佳化你的“收入結構”。

麥當勞創始人克羅格曾說:“很多人以為我是做漢堡的,其實我是做房地產的。”麥當勞門店所選的位置,不管哪個城市,基本都是市中心的黃金位置。他們甚至有專業的選址分析團隊,分析潛力值高的低端地段,然後低價買入,坐等商鋪升值。從麥當勞的財報來看,營收利潤分佈為:50%來自地產出租,40%來自品牌授權,只有10%是來自餐廳“賣漢堡”的運營。

沒想到吧?那個親切可愛的麥大叔,原來是個房地產大佬啊!一家成功的企業長遠來說,絕不可能只有一個盈利點,或一個盈利渠道。那麼對於我們個人同樣如此,收入來源的多樣性,收入結構的最佳化遠重於收入金額。如果你想在財富或成長上有所突破,最佳化收入結構是個高權重加分項。

個人也好,企業也罷。若想未來不失業、不被淘汰、長遠地活下去,開闢一份或多份職業(或副業)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增加你的收入來源、最佳化你的收入結構,進而擁有複合型的生存能力。

像固定資產、基金、股票、債券、公司股權、工資收入、公眾號收入、房租租金收入、投資其他公司的分紅……都是可以涉入的職業(或副業),只有做到多線佈局才是王道。

那個“工作10年,月薪過萬者不足三成”的市場調查告訴我們絕大多數人是拿著不上不下的工資、卡在差不多的中間位置。

到了一定年齡後,上升通道被種種主客觀因素限制,收入也達到了瓶頸。這時若有或者若能開拓另一條收入渠道,無異於給自己一個絕處逢生的機會。即便你暫時沒有條件和機會,小萌希望你也不要放棄對第二職業、第二收入的追求。

就像經濟學家薛兆豐所說:“生活可以忙忙碌碌隨大流,思想可以偷偷摸摸求上進。”

只有擁有多渠道的收入來源,最佳化收入結構才能使我們在不可知的未來生活中不至於手忙腳亂、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