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明代宗朱祁鈺是明朝最有才華的皇帝,為何最後卻成了最悲催的皇帝?

之前曾經跟大家聊過朱高熾的皇后張氏和朱瞻基的兩位皇后胡氏和孫氏的真實歷史形象,三人都可稱一代賢后,特別是胡善祥與電視劇《大明風華》的形象大有不同。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有明一代極為特殊的皇帝明代宗朱祁鈺。

首先筆者曾經提到過,朱祁鈺並非胡善祥之子,他是朱瞻基的吳賢妃所出。劇中是為了更好地敘事,刪去了很多人物,簡化了人物關係,將朱祁鈺杜撰為胡善祥之子。

初登大位

朱祁鈺的兄長朱祁鎮是毫無爭議的嫡長子,皇位正統繼承人,而朱祁鈺,原本也應該只是一個普通的王爺。然而天意弄人,正統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鎮在北征途中發生了土木堡之變,明軍幾乎全軍覆沒,皇帝也被瓦剌俘虜。而此時的朱祁鈺正奉皇兄之命留在朝中擔當監國重任。

當年明英宗時期,宦官王振受寵,飛揚跋扈打壓異己,朝臣憤恨。而這個王振最終也在土木堡之變中身亡,群臣的憤怒終於爆發,要求監國的朱祁鈺懲治王振的黨羽,結果朱祁鈺的沉默使群臣更加氣憤,在朝堂之上把前來呵斥的王振的死黨錦衣衛指揮馬順活活打死,史稱“午門血案”。景泰帝在於謙的建議下,當場下令指出王振及其黨羽罪有應得,群臣無罪。隨即他又下令將王振的外甥王山凌遲處死。

午門血案是明代歷史上非常惡劣的血腥案件,但歸根結底,是群臣對王振的作惡多端早已懷恨於心,多虧于謙急中生智,才使得群臣免遭懲罰。

群臣揚眉吐氣後,又要面對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是如何抵禦瓦剌大軍。

守衛北京

風雲突變,為免主少國疑,當時的孫太后以國事為重,雖然自己的親生兒子正在敵營中,她卻依然在群臣的建議下,支援朱祁鈺正式上位稱帝,年號“景泰”,遙尊正在瓦剌人手中的明英宗為太上皇,以安人心。

但是孫太后在此之前還做了另一件事,就是正式確立當時年僅兩歲的朱祁鎮的嫡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她的意思很明白,朱祁鈺只是臨時繼位,天下依然是明英宗的,以後就算英宗回不來,也應該讓他的兒子朱見深繼承皇位,此後景泰皇帝還曾經強行將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立為太子,可惜這個孩子到了第二年就不幸夭折了。

國君確立之後,朝廷才得以團結一致,著手對付瓦剌。孫太后升于謙為兵部尚書,部署北京的防禦。最終在瓦剌的猛攻之下成功守衛了北京。北京保衛戰勝利後,明軍又數次擊敗瓦剌,瓦剌見撈不著一點好處,最終將明英宗放了,由大明使者帶了回去。

兄弟反目

當時的皇帝朱祁鈺既已登大位,自然不願輕易放手,他實際上並不歡迎他的哥哥回來。仍將哥哥當成太上皇,並軟禁在南宮,這一軟禁就是七年。

自此兄弟反目。

而景泰皇帝在位的這八年,可稱明主,他知人善任,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使明王朝在土木堡之變後得以休養生息,國家蒸蒸日上。朱祁鈺在後世評價上也比他的哥哥朱祁鎮好很多。

景泰八年(1457),皇帝病重,被軟禁了七年的太上皇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重新登上皇位,廢黜朱祁鈺為郕王,不久後朱祁鈺就病死了,享年僅三十歲。

最後

朱家從建文皇帝削藩逼死親王開始,到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到朱高熾與兩位弟弟的不和,到朱瞻基處死親叔,到朱祁鎮和朱祁鈺兄弟之間的反目成仇,皇族的互相傾軋從未停止,而這些鬥爭都圍繞著一個話題——皇位。

有人說,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漢有七國之亂,唐有玄武門之變,清也有九子奪嫡的悲劇。在關於皇位的問題上,人們總是容易忘記對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至親手足。

皇權的魅力終究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它讓人心疏遠,紛紛工於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