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御北安南,地緣戰略思想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南宋統治者御北安南的地緣戰略思想的選擇,既有總結歷史傳統,也有南宋統治者對時局的考量和分析的結果。就歷史傳統而言,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的邊防危機主要來自於北方,南方民族及其政權對中原王朝之生存基本上不構成威脅,來自北方的地緣危機遠遠超過北方。因此,中原王朝在治策上,對北方民族主要是防禦,對南方民族是安定。在中原王朝強大時,能夠對北方民族及其政權進行主動進攻,保衛北部國防安全;而在中原王朝衰弱時,就只能夠對北方民族及其政權實行消極的防禦和抵抗。

在宋以前的中國歷史上,就已經呈現出了重北輕南的地緣戰略思想。就南宋所面臨的時局而言,北方民族政權金、蒙古在軍事政治上處於強勢,南宋處於弱勢,金和蒙古屢次南侵企圖一舉滅宋;而南方民族政權大理國與南宋保持守境相安、互不干涉的關係,交趾雖然對南宋邊境進行小規模騷擾,但不對南宋生存構成威脅。因此,御北安南的地緣戰略思想,是符合南宋當時地緣政治形勢的。

就歷史發展的程序來看,數千年間,北部邊疆先後出現一些重要的少數民族及民族政權,且這些少數民族及其政權,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中原王朝乃至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如西漢時期的匈奴、鮮卑,東漢時的鮮卑,三國兩晉時期的鮮卑、胡羌,東晉時的高車、柔然,隋唐時期的突厥,宋代的遼、金、西夏、蒙古,明代的瓦剌、韃靼等。南部邊疆地區,主要有兩漢時期的西南夷、百越與濮,三國兩晉有山越,隋唐有南詔以及烏蠻和白蠻,宋朝有大理國等。這些北方民族及其政權,都曾給當時的中原王朝造成嚴峻的地緣危機,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深遠影響。

與北方少數民族相比,南方少數民族在歷史上產生的影響,以及對當時的中原王朝所造成的威脅,遠遠遜於北方少數民族及其政權。北患是中國古代歷史的一大特點。由於北方少數民族給中原王朝造成較大的邊防壓力,地緣形勢嚴峻,北部經常出現邊防危機,北方理所當然地成為歷朝防禦的重點。東漢尚書陳忠言:“臣聞八蠻之寇,莫甚北虜。漢興,高祖窘平城之圍,太宗屈供奉之恥。故孝武憤怒,深惟久長之役,命遣虎臣,浮河絕漠,窮破虜庭。當斯之役,黔首隕於狼望之北,財幣縻於盧山之壑,府庫單竭,杼柚空虛,算至舟車,貲及六畜。夫豈不懷,慮久故也。遂開河西四郡,以隔絕南羌,收三十六國,斷匈奴右臂。是以單于孤特,鼠竄遠藏。至於宣、元之世,遂備蕃臣,關徼不閉,羽檄不行。”

清人王夫之在總結唐朝治邊形勢時說:“天寶元年,置十節度使,其九皆西北邊徼也。唯河東一鎮治太原,較居內地。別有嶺南經略,長樂、東萊、東牟三守捉,亦皆邊也,而權抑輕。”北方民族南下造成的北部邊防危機,成為困擾歷朝統治者的一大因素,關於如何對付北方少數民族的策略的記載,不絕於書。正是由於北方少數民族對中原王朝國家之安危存在的巨大壓力,以至於朝廷並不敢掉以輕心。晉御史郭欽說:“戎狄強獷,歷古為患。魏初人寡,西北諸郡皆為戎居。今雖服從,若百年之後有風塵之警,胡騎自平陽、上黨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馮翊、安定、上郡盡為狄庭矣。”

關於安史之亂的緣起,司馬光認為:“唐自武德以來,開拓邊境,地連西域,皆置都督、府、州、縣。開元中,置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北庭諸節度使以統之,歲發山東丁壯為戍卒,繒帛為軍資,開屯田,供糗糧,設監牧,畜馬牛,軍城戍邏,萬里相望。及安祿山反,邊兵精銳者皆徵發入援,謂之行營,所留兵單弱,胡虜稍蠶食之;數年間,西北數十州相繼淪沒,自鳳翔以西,邠州以北,皆為左衽矣。”即因為唐朝將駐守北部的大量戍軍南調,造成了北部疆土的失守,可見,北部邊防的疏忽和失職,都將給朝廷造成不小的麻煩和負擔。

由上可見,在歷史長河中,北方往往是遊牧民族的發源地和集聚地,這些民族在歷史上一直給歷代中原王朝造成不小的麻煩,甚至成為其生存安危的潛在威脅,致使中原王朝不敢放鬆對北方分少數民族的警惕和防禦。中原王朝為防止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以及保護自身之安危,往往把較多的物力、財力集中在北方地區,由此形成了歷史上重北輕南的駐軍格局和御北安南的地緣戰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