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舌尖上的中國3:不是美食沒了,是人沒了丨聲道

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1》曾經有多輝煌,《舌尖上的中國3》如今就有多淒涼。

對於《舌尖3》的硬傷和槽點,網上已經說的太多,感興趣的自行搜尋。對此,有人更是早就發出深情呼喚——陳曉卿,你在哪裡啊在哪裡~~~~~~~

陳曉卿,資深吃貨,央視原副處級紀錄片導演,也是《舌尖》傳奇的締造者。

早在2016年3月,他就向央視提交辭呈,拖延一年多,直到2017年10月,他才在朋友圈宣告從央視離職。據說,他帶走了《舌尖》系列的原班人馬,成立公司,新的紀錄片《風味人間》也將在今年推出。

面對槽點遍地的《舌尖3》,自然誰都免不了要去設想,如果陳曉卿還在,會是這個樣子嗎?

陳曉卿的一位原同事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任何題材,都必須被愛它的人來體現,否則味如嚼蠟”。

陳曉卿當然是愛美食的,系列一二的成功,也早就證明了他的能力。但在職業的巔峰,選擇離開供職28年的強勢平臺,選擇放棄一手打造的舌尖品牌,為什麼?

或許說明,《舌尖》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美食節目,已經很難為一個“內心很嚮往自由又特別懶的人”所完全掌控了。所以,

即便陳曉卿留下,《舌尖3》是不是一定能延續傳奇,也是未定之數。

其實,從純粹的美食節目、豆瓣評分高達9。3的《舌尖1》,到增添很多人情故事、豆瓣評分降至8。4的《舌尖2》,再到如今更多正能量元素、卻差評如潮的《舌尖3》,有一條無可忽視而又順理成章的邏輯——

誰有影響力誰就要有覺悟,影響力越大覺悟要越高。

覺悟,本來陳曉卿也有。拍完《舌尖2》他就說過:我們做的不是美食普及節目,一開始就是為了展現中國人性格上的東西,開啟美食這扇窗,讓更多外國人更瞭解中國。

所以,如果在做好美食的基礎上,順其自然地呈現背後的人和文化,即便會遭到一些差評,但至少不會存在不可容忍的硬傷。

《舌尖3》最致命的問題,是有文化要加,沒有文化創造文化也要加。呈現出來的結果是所謂的文化壓過美食,是硬傷遍地。

節目中被重點介紹的手工鐵鍋已經賣斷貨

在《舌尖3》中,如果說鍋灶多少和美食還有點關係,武術、中藥口紅這些,和美食八竿子打不著,為什麼也要重點突出呢?因為都屬於傳統文化。

當宣揚傳統文化變成優先考慮的目標,美食自然主角光環不再,變成為目標服務的工具。

這種局面,一個陳曉卿真的能改變嗎?懸。否則,他可能不會走。

面對《舌尖3》的硬傷,有業內人士微博感嘆,稱之前《舌尖》一二的時候,陳曉卿團隊會召集一群體制內外的人為節目把關。

因為看似簡單的美食,其實牽扯領域眾多,尋常如串串和冒菜的區別,偏門如鱸魚的分類,沒有專業人士來把關,死在哪裡都無法預料。

網上流傳的《舌尖》團隊核心成員變化

即便陳曉卿帶走了原團隊,工作機制總是可以學習,以央視的資源和能量,以及舌尖品牌所能創造的收益,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把關,理論上不難。可為什麼最終還是鬧了笑話?

因為訴諸專業,也就意味著可能出現預想不到的衝突,也就意味著現實和預定好的主題會有矛盾,需要高超的協調技巧,哪些地方抗爭,哪些地方妥協,是一門高超技術。

看關於之前《舌尖》系列的花絮報道,這些抗爭和妥協不少,而能玩轉這一切的靈魂人物,自然非陳曉卿莫屬。

陳曉卿昔日在部落格多次提過“體制裡的隱忍”,如果他只會吃,只會拍片,《舌尖》傳奇可能都無法誕生。

事實上,早在2002年,陳曉卿就曾先後三次申報過《舌尖》專案,但等到真正透過立項,已經是2011年。為了這個傳奇,陳曉卿隱忍十年,真正是十年磨一劍。

同樣是陳曉卿的央視原同事有段話,頗為耐人尋味:“無論怎樣,在體制內做事情,陳曉卿始終是一個被動者……實際上在這樣的一種環境裡,你的創作慾望能不能最終得到滿足,不取決於他,不取決於他能夠怎麼騰挪,怎麼能夠把自己搞得很圓滑來做到,而關鍵在於領導。”

那些以為《舌尖》一二的好,僅僅是因為陳曉卿純粹的人,可能恰恰搞錯了。傳奇是因為陳曉卿有對美食純粹的愛,但卻又早就懂得,僅僅靠純粹辦不成事,人懂得騰挪圓滑,作品才能純粹。

業內人士對常識錯誤的質疑

問題只是,最善於騰挪的陳曉卿終於也走了。

包括央視人在內的媒體人出逃、轉型,這幾年已經成為常態。有業內人士開玩笑,過去出去說“我是央視的”是一種牛逼,現在要說“我是央視出來的”才算牛逼。

背後的原因複雜,有個人的職業倦怠,有商業利益的誘惑,而大環境的變化自是不容忽視。

對吃非常在行,善於組織老男人飯局的陳曉卿還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好吃的永遠是人。”他的意思是在哪裡吃、吃什麼,永遠不如和誰吃重要。

《舌尖》的傳奇雖然值得珍視,就像一盤難以割捨的美食,可是身邊的人不對,註定了沒有不散的宴席。

《舌尖1》匠心獨運的宣傳海報

人的流失,也註定了《舌尖3》內容品質的斷崖式下跌。早在陳曉卿出走的訊息傳出,很多人就擔憂《舌尖》將成絕唱。只是另一隻靴子落地的聲音預料之中的響起後,人們還是會忍不住的憂傷和憤怒。

只是一切早就註定。

這幾年,內容品質的斷崖式下跌,又何止一個《舌尖》呢?原因“你懂的”。如今的悲劇只是,連一個美食節目都不能倖免。

傳奇的產生,離不開個人的努力,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程序。

只能如此?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