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不被熟知的歷史:李唐曾向突厥稱臣12年

在人們的印象中,唐朝是中國古代最鼎盛的時期。但你一定不知道,在唐朝有一段時期,突厥可汗去世,大唐王朝都要舉國哀悼。究其原因,大唐是突厥的臣子,必須向突厥稱臣納貢,這一納貢就是12年。

突厥的興起

突厥是中國北方境內一個古老而又顯赫的民族,起源於丁零和鐵勒。南北朝時期,突厥族就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建立了人數多達數十萬的軍隊。

突厥人主要講突厥語,突厥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人以狼為圖騰,大帳外接一幅狼旗,為陣亡的將士立石為記,將部落印記刻在石上。

中國北方的匈奴民族西遷以後,突厥民族逐漸興起,佔據了廣大草原,屢屢進犯中原。

隋朝滅陳完成南北統一之後,中原民族力量開始強大。隋朝利用軍事和政治手段全力打擊突厥,突厥內部也因為多個汗王爭王位而分裂成東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在阿爾泰山以西,東突厥則控制著東起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其中東突厥不久被隋朝軍隊打敗,西突厥也因為內亂而一度衰落。

然而隋朝二世楊廣登基之後,國力衰微,很快就出現了各地群雄並起。很多勢力攀附北方突厥,包括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等。東西兩大突厥部落趁機迅速統一,重新振作,勢力迅速發展,一躍成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甚至對中原地區也造成嚴重威脅的強大軍事力量。

渭水之盟

《舊唐書》記載,李淵父子起兵時,突厥軍隊曾趁機襲擊晉陽,大肆掠奪,為了能夠在太原立足,穩定後方,李氏父子決定忍辱負重。唐高祖聽從劉文靜之議,和好突厥,親自寫信與突厥始畢可汗聯絡,年年向突厥稱臣朝貢。

這件史實,唐代歷史學家杜佑在他的《通典》中也有所記載:“(突厥)又更強盛……大唐起義太原,劉文靜聘其國,引以為援。”

隨著唐朝統一,疆域擴大,突厥的胃口也越來越大,不斷要求增加朝貢。

“及高祖即位,前後賞賜不可勝紀。始畢自恃其功,益驕踞;每遣使者至長安,頗多橫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優容之。”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而登基,同年突厥的頡利可汗率兵20萬直逼長安,在距離長安城僅40裡的渭水駐紮,威懾京城。長安城內人心大亂,朝野震驚。李世民深知自己剛剛奪取政權,立足未穩,而突厥此時兵力強盛不能直接對抗,便採用了緩兵之計,向突厥進獻大量的金帛財物,並結盟表示臣服,突厥這才撤兵。史稱”渭水之盟”。

唐朝的反攻

自受到“渭水之盟”的屈辱後,李世民一直隱忍不發,一邊向突厥朝貢,另一邊卻是訓練兵士,增強軍事實力。

貞觀三年(629年),李世民在綜合分析當前形勢,做好充分軍事準備後,認為徹底解決突厥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決定出兵突厥,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徹底消除隱忍了12年的陰影,改寫了大唐向突厥“稱臣納貢”的歷史。

李世民命李靖率李勣、柴紹、薛萬徹,統兵10萬,分道出擊突厥。李靖出奇制勝,在定襄大敗突厥,頡利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第二年三月,東突厥滅亡。

突厥的失敗更加凸顯出李世民的才能,並且和突厥的可汗形成鮮明對比。突厥曾經這麼強大,但是他們只是想要金錢,想要別人對他們稱臣,而沒有抓住機會統一國家擴大版圖,沒有足夠長遠的目光,最後只能成為了李世民的手下敗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