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明朝的皇后,為何大多出身平凡,徐皇后為何又例外

古代社會禮法嚴苛,人要分高低貴賤,因此婚事都講究門當戶對。普通百姓家尚且如此,更別說是皇家了,能夠入宮為妃的,大多都來自官宦人家。如果想要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那要求就更高了。

一般來說,皇帝為了籠絡勢力,往往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親事。就好比清初的皇帝,都會與蒙古女子聯姻,目的就是籠絡蒙古勢力。孝莊為康熙選擇赫舍裡皇后,也是為了籠絡索尼一黨的勢力,共同遏制鰲拜。

但歷史上有個朝代與眾不同,這個朝代大多數的皇后,都出身平凡。那就是擁有276年曆史的明朝。

朱元璋與馬皇后,是歷史上著名的草根帝后。馬皇后原本是郭子興的義女,而郭子興也並非什麼皇家貴族,這樣的出身,也算不上高貴。

另外,明宣宗的兩任皇后,出身都很平凡。胡皇后是低階軍官家庭出身,孫皇后父親是永城縣一名小小主簿。還有嘉靖的陳皇后,父親只是當地的一位秀才。崇禎的周皇后,完全就是普通百姓出身,父親以看相算命為生。

當然明朝還有很多皇后,出身都不是很高,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皇后母儀天下,是六宮妃子的表率,按理來說,必定出自大家才對。而明朝的皇后,為何大多出身平凡呢?

其實,這源於朱元璋定下的一條祖訓。朱元璋稱帝后,特地修撰了《女訓》,用來管理後宮妃子。其中一條就明顯規定:“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

那朱元璋為何要這樣做呢?

朱元璋是白手起家,他自己就是草根出身,所以他不會有門第的偏見。他與馬皇后感情甚篤,認為女子只要賢德,是否出自名門不重要。因此他規定“慎選良家女”,而不必出身太過高貴。

當然,他之所以這樣規定,最主要還是為了防止“外戚干政”。自古以來,外戚干政的情況並不少見,而最終的結果,往往都是導致國家由盛轉衰。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自然想明朝永久統治下去,防止外戚干政就顯得尤為重要。

歷朝歷代的皇帝,也都想方設法避免這一點。就比如漢武帝防止“子少母壯”,擔心他死以後,鉤弋夫人會架空年幼的劉弗陵,導致外戚干政,於是他索性將鉤弋夫人處死。這樣雖避免了外戚干政,但手段顯得有些過於殘忍了。

到了朱元璋這裡,他已深知外戚勢力過於強大,對於中央的威脅有多大。為了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他只能避免外戚勢力過大,如何避免呢?就是選擇“平民皇后”。正因為如此,明朝從未出現因皇后,而導致的外戚干政現象。

那麼出身平凡的皇后,能與名門望族女子相比嗎?

也許有人會想,名門望族或是官宦人家的大小姐,從小就接受優良的教育,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符合當代社會的禮法。那些出身平凡的女子,是否擁有母儀天下的舉止與能力呢?

雖說明朝的皇后,大多都出身平凡,可她們也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不管是外貌、舉止、品行都要經過層層篩選,中間的過程是一點都不馬虎。最後能從全國脫穎而出,被選為皇后的人,可想而知有多優秀,一點都不會比名門女子差。

眾所周知,明朝出賢后,由此便可以得知,用這種方法選出來的皇后,不但能夠母儀天下,甚至能得到後世認可。

說到這裡,有人或許會想到,明朝的確大多皇后出身不高,但有一個人不是如此。她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都知道徐氏為徐達的長女,在洪武年間,徐達就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還被封為魏國公。

這樣的出身,已經算是極其高了,按照祖訓,徐氏根本沒法成為皇后,那麼徐皇后為何又例外?這樣不是違背了朱元璋的祖訓了嗎?

徐氏嫁給朱棣的時候,朱棣只是燕王,太子還是朱標。朱元璋根本沒想過傳位給朱棣,從正常發展情況來說,徐氏是不可能成為皇后的。所以將徐氏指給朱棣為王妃,只是想幫兒子找個賢德的妻子罷了,同時也代表他對徐達的重視。

只是朱元璋料不到後來的發展,朱棣會發動靖難之役,從侄兒手中奪取皇位。如此一來,原本沒機會母儀天下的徐氏,才會變成六宮之主。

不過徐皇后十分賢德,根本不會干預朝政,但始終默默支援丈夫的事業。不僅讓朱棣對她又愛又敬,也贏得天下人的尊重,成為明朝又一代賢后。

(參考文獻《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