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和田玉把件|喜歡的東西,攥在手心裡才過癮!

人喜歡一件事情的極致,就是想把它放進手心裡。

和田玉和人連線的方式有很多種,欣賞、佩戴、日常使用,等等。

但若論跟人最親厚的還是盤完在手裡。

體現在形制上就是把件。

關於和田玉把件,馬未都老師推斷其歷史和來源時,曾經解釋過:

把件的出現開始可能只是因為古人手裡攥一塊石頭,感覺心裡很安定,後來逐漸發展,才有了玉把件。

想象一下古人的生存條件,可能會更認同這種說法。

遠古蠻荒時代,野獸橫行,在身體條件上並不佔優勢人類為了自保,手裡就需要一個能遠遠投擲、威嚇野獸的東西。

用現代的話說,這樣心裡才能有安全感。

只不過後來隨著條件慢慢發展,這種對石頭的物性需求逐漸內化成了一種心理需求。

一種攥緊拳頭或者手裡拿點東西以增強安全感的需求,曾經的石頭也變成了一種把玩之物。

從歷史上來說,手上把玩一個玉的小物件的傳統一直有,並且所玩之物也早已超越了石頭的範疇。

魯迅先生曾經對把件的概念進行了界定,他說把件就是過去有幾間幽雅書齋計程車大夫“清玩”的物品,在癮足心閒之時,摩挲賞鑑之物。

這個物可以是很多東西,核桃可以、菩提什麼、奇石可以,和田玉當然也可以。

到了清朝,因為對和田玉的重視,和田玉藝術得到迅速的發展。

在玩風日盛特備喜歡小精品的年代,和田玉的把件,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玩賞家喜愛的藝術品之一,尤其得到文人的青睞。

作為一種能夠放在手中用來把玩欣賞的物件,和田玉把件可以是精雕細刻,也可以是自然隨性的器物。

而它為什麼這麼火,與籽料其實有很大關係。

往前推幾十年,那時候和田玉多是以器皿、擺件為主,都講究料大,小東西沒人看得上,籽料或者把件都沒現在這麼受歡迎。

但後來,大家對籽料的認知逐漸開始發生變化,發現籽料的大小和形狀其實更適合把玩,所以籽料開始興盛,獨籽的把件也越來越火。

到如今,小而精成了和田玉行業的關鍵詞,把件也成了玉雕中最主要的題材。

當然對於把件來說,它的體量雖然小,但要求卻一點都不低。

首先,它得是溫潤的吧,玉質也要好吧,否則乾巴巴的,會缺少和田玉的手感。

當然,一些沁料另算,沁料雖然也幹,但它能盤出變化,也是很好的把件選擇。

其次,把件整體的型要好。

把件不是擺件,也不像一些掛飾,它是每天盤在我們手心裡的。

所以造型一定要飽滿、規整、圓潤、線條也要好,這樣才能有我們說的適手性。

還有,把件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一隻手握不住,也盤不了,小了,也不舒服,想象一下手裡攥個蠶豆,對,就是這種感覺。

此外,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有些題材並不適合做把件,比如觀音類,這樣的題材還是更適合擺放、佩戴。

作為中國傳統玉雕工藝的縮影,玉把件代表著玉文化的形神精髓,或隨身佩戴,或閒時摩挲,既有美觀裝飾之用,更可起到怡情養性之效。

那這樣的和田玉把件,你愛了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