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這兩種型別的父母,你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多苦嗎?(上篇)

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碰到指責型人格的人。我們可以選擇正面還擊,也可以選擇老死不相往來,或者壓根不把他們當一回事兒。可惜,當他們不是別人,而是我們的父母時,各種應對方法瞬間沒了底氣,因為他們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如果碰到喜歡指責、喜歡胡亂甩鍋的上司,大不了忍痛放棄年終獎,在春節前拍拍屁股閃人,順便懟得他無言以對。

如果碰到喜歡借題發揮的伴侶或者小題大做的朋友,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最壞的情況就是選擇切斷往來,從此不見。傷神傷心是不可避免的,但總不會影響我們一輩子。

唯獨只有指責型父母,我們沒辦法選擇,就像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誰是我們的父母。無論我們的內心多麼想要反抗,當我們聽到他們發出的兩聲咳嗽聲時,憤怒切換成了自責,父母辛苦養育我們,我們居然連這點小小的委屈都無法忍受?

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到我們獨立生活、有了新的家庭成員成為別人的父母時,我們依然希望他們對我們是“滿意的”。根據大量的心理學調查,孩子在青春期以前,最希望獲得的便是父母,特別是母親的肯定、喜歡、認可。有一次我問一個6歲的男孩,“其實你並不喜歡彈鋼琴,為什麼還是要學呢?”

“我不喜歡鋼琴,但我喜歡媽媽。”

因為媽媽喜歡我學鋼琴,所以我學。雖然我不喜歡,但總好過媽媽不喜歡我。

調查並沒有延續到他們成年。我們都以為,等我們長大,有了自己獨立的事業,和伴侶共同建立新的家庭時,父母對我們的評價便不再那麼重要了。

錯!期盼指責型父母對自己的首肯,一輩子都在心裡乞求他們的點贊,這跟年齡無關。即使在成年後,他們面對的最大難題依然和10幾歲時一樣。他們從小到大,都想方設法讓父母高興,卻很少成功。

指責型父母的孩子過得有多苦?他們自己做的事情被父母挑剔、指責,連那些跟他們沒有任何關聯的事,都被父母怪罪到他們頭上。

指責型父母最容易養出兩類人格型別的孩子。

1. 討好型:低自尊,以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經常處於心理防禦狀態,還沒開始做,就害怕犯錯。更有甚者在做事前會擔憂如果事情搞砸,會被老闆、客戶、同事、朋友、甚至不熟悉的人責罵,事情還沒發生便想好能夠“脫身”的“應對之策”,以便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

2. 叛逆型

Fight or flight? 討好型選擇了逃避和承受,叛逆型卻選擇了“對著幹”。明明在家鄉可以發展得很好,卻偏偏跑去陌生城市從零開始;明明做自己的老本行會有很好的發展前途,卻偏偏劍走偏鋒,專挑帶刺的行業。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證明父母對自己的地指責和評價是錯的。沒有父母的庇佑,自己也可以活得很好。看似灑脫,實則也是在終其一生,用盡全力開啟那個心結。看似比討好型活得更高階,實際上是在用另一種極端的方式討好父母,用盡全力希望得到父母的點贊。

然而,比起指責型父母,更可怕的是洩憤型父母。

下篇預告:1。 洩憤型父母是什麼樣的?

2。 孩子如何支招?

本文為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