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為什麼康熙帝要在大多數都反對的情況下,依舊堅持收復整個臺灣呢?

為什麼康熙帝要在大多數都反對的情況下。依舊堅持收復整個臺灣呢?

康熙帝是大清帝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皇帝之一,但是他在剛剛登基稱帝的時候,整個帝國的形勢其實並不容樂觀,因為康熙帝自己的年齡並不大,而在整個帝國內部還有著為數眾多的反對派,例如當時的鰲拜一黨等等。他們都只不過是想把康熙帝架空,自己掌控整個帝國的權力罷了。同時,在清帝國建立之初所留下來的三藩問題也讓康熙帝無可奈何,這些都從根本上在影響整個國家的統治。而盤踞在臺灣地區的鄭家勢力也同樣讓人康熙帝頭疼不已。當時有很多人都勸康熙帝,不要收復臺灣,因為想要收復臺灣那麼康熙的朝廷必然要為此付出良多。那麼,康熙帝為什麼要在最後力排眾議,最後收復臺灣呢?這裡面究竟有著怎樣的秘密?

首先一點就是出於當時整個帝國的正統性問題

大清帝國是建立在明朝滅亡以後的基礎上的,但是當時臺灣地區的鄭家勢力基本上所代表的就是明朝的延續。而在大清帝國建立以後,就一直有一些人不希望看到清王朝這樣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可以在整個中原地區站穩腳,所以他們也一直希望恢復明王朝的統治。而鄭家勢力本身也是一直在樹立著明王朝的延續大旗,在和整個清帝國對著幹。所以,這就導致清帝國本身在正統性方面是有問題的,對於康熙帝來說,他必須收復臺灣,消滅臺灣地區的割據勢力才可以保證整個大清帝國在中原地區的絕對正統性。

而在古代封建王朝時期,一個王朝的正統性是絕對重要的。如果沒有辦法證明自己在中原地區,是唯一一個可以掌控大權的帝國勢力,那麼國家內部的人心浮動,就絕對不可能停止。在整個清帝國時期,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叛亂勢力,而這些叛亂基本上都是以恢復前朝的名義在作亂。而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多少的封建王朝都是因為沒有正統性,而無法獲得整個國家社會的廣泛支援的。作為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正統性問題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辦法在正統性方面得到保障的話,那麼這個帝國本身就會遭到非常嚴重的內憂外患,而內部的社會穩定,基本上是無法實現的。

實現祖國的統一以及為了當時的整體國防安全的考慮。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除了證明大清帝國是延續了中原王朝的正統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維持當時整個帝國的統一。畢竟中原王朝在臺灣地區實現有效的統治的歷史是非常長的,而且鄭家勢力是在與外國勢力的鬥爭之下才重新掌握了臺灣。所以對於當時的中原帝國正統的大清帝國來說,收復臺灣就成為了維護祖國統一的手段。

而且大清帝國還面臨著一定程度上的海患問題,如果可以收復臺灣,就可以很明顯地增強臺灣島和大陸之間的聯絡,同時有效地鞏固當時整個大清帝國的海上防禦線,這也就可以鞏固帝國在沿海地區的整體統治。畢竟,當時的西方世界已經即將發生思想和工業方面的變革,而海寇問題也一直是影響整個中央帝國的隱患之一。

同時,當時整個臺灣地區的形勢也有利於康熙帝統一,鄭成功已經去世,而鄭經沒有辦法掌控大局的情況下,清帝國對臺灣是形成了絕對優勢的。同時,在鄭經去世後不久,他的兒子鄭克儉根本沒有辦法穩固整個臺灣島內的政治勢力,畢竟當時的臺灣島還存在著非常嚴重的政治衝突。所以在鄭經去世不久,臺灣島內就發生了內亂。作為元老級人物的馮錫範發動了十分著名的東寧之變,將當時臺灣地區的執政者鄭克儉殺死,而整個臺灣的統治力也就由此不復存在了。

所以在臺灣地區已經陷入內亂的情況下,康熙帝所帶領的大清帝國自然也有希望收復整個臺灣。出於當時政治,地理和整體國防安全方面的考慮,最後康熙的決定,趁著臺灣正在陷入內亂的情況下,派出大軍收復臺灣。而最後所起到的效果也是十分明顯的,大清帝國收復了臺灣,實現了對整個中國的有效統一,同時將臺灣納入到了中國的有效統治中,這在當時的政治,歷史角度來看,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也保證了整個大清帝國在中原地區的絕對正統,這是真正實現了一個帝國角度上的統一,這在這是康熙一朝所建立起的最大貢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