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此人是明朝最幸運的皇帝,被朱元璋處死,死後朱棣為他立碑紀念先祖

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評價朱標為“懿文之早世,天所以開靖難也。彼孝友仁慈,出自至性,周成、漢惠,將駕而三之。天之勿永其年,以免玄武門之血,懿文幸矣”。

古代歷來皇位之爭就比較激烈,俗話說,天家無親情,為了那麼一個位置,不知道犧牲了多少人,唐朝時期的玄武門之變,明朝時期的靖難之役,清朝時期的九子奪嫡,都依然還歷歷在目,在這些歷史事件的背後,往往展現的是手足相殘,兄弟反目,作為現代人來說,似乎並不能理解。

但是奇怪的是,有一個人,卻幸運的“逃過”了這一劫,他就是明朝太宗皇帝的長子,朱標。1355年,當朱元璋還在打天下的時候,朱標才出生,朱元璋得知後十分高興,當即跑到一座山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八個字。對於朱標,朱元璋給予了厚望,朱標5歲,朱元璋就找來宋濂等一些著名的文人名儒給他當啟蒙老師。

1364年,朱標9歲,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立為吳王,冊立朱標為世子,從此有意栽培為繼承人,朱標13歲,朱元璋藉機鍛鍊他膽識,逐讓他前往臨濠祭祖,臨行前告誡他:你生長富貴,習於安樂,外出,沿途瀏覽,可以知道鞍馬勤勞,要好好觀察百姓的生業以知衣食艱難,體察民情的好惡以知風俗美惡。朱標聽後,果然認真訪求鄉親父老,一路跋山涉水,行至臨濠。

歷史上,朱元璋對朱標到底有多愛護?1368年,朱元璋正式登基稱帝,建立明朝,同年,冊封朱標為皇太子,讓左右丞相李善長,徐達為太子少師和太子少傅,常遇春為太子少保,這幾人都是開國元老級人物,但朱元璋毫不吝嗇的讓他們成為了太子黨最牢固的後盾,另外還有大部分重臣,都成了太子幕僚和賓客。

在朱標參政前,朱元璋給了他最好的教育與人脈,身為帝王,朱元璋也不忘身為人父的責任,經常為朱標講述自己早年的經歷,讓他以此為戒,知道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1377年,朱標22歲,朱元璋讓他開始參與政事,並下令,一切政事都要一併告知太子處置,然後聽奏,看這意思,就是讓朱標提前監國了。

縱觀朱元璋這一生,一共有26個兒子,為何卻唯獨對長子如此看中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古人講究長幼有序,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自然要受到器重了,另外,朱標又是嫡出,朱元璋於馬皇后是少年夫妻,感情深厚,在朱元璋起義時,馬皇后獨自一人在外鄉生下兒子,朱元璋內心多少有些愧疚,所以即使貴為皇帝,也依然對自己的髮妻敬重如初,也是歷史上難得有情有義的帝王。

但是讓人奇怪的是,古代皇位之爭血雨腥風,為何到了朱標這就完全看不到其他兄弟與他爭奪皇位呢,就連朱棣也能隱忍多年?第一,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與朱標相差5歲,根據記載,他與前面三個兄長都是馬皇后所生,算起來,朱元璋前面五子都是嫡出,按照古人立長再立幼的規矩,就算是輪,也輪不到他,除非前面三個兄長都早逝,但這幾乎不可能。

第二點,朱元璋器重長子人盡皆知,在他還是吳王的時候,就已經將朱標當做繼承人培養了,朱棣和其他兄弟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太子之位已成定局,如果這個時候再去爭,那麼吃虧的只能是自己,另外,朱棣為人老成,並不得朱元璋的喜歡,既然如此,安安穩穩當個逍遙王爺豈不是更好?

第三點,朱標從小飽讀詩書,性格恭謙寬厚,在世時,朱標對兄弟們都非常照顧,根據記載,公元1391年,朱元璋有意遷都西安,當時西安是秦王朱樉封地,朱樉為人荒唐,在封地時,大興土木,不從父命,後被朱元璋召回京師,遲遲不放回封地。在朱元璋有了要遷都的想法後,逐叫朱標先去調查秦王的言行,朱標回來後,主動為其說好話,才讓朱樉免去被責罰,回到封地。

除了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兄弟犯錯時,朱標都會為他們求情,免受責罰,這樣一來,朱標在兄弟們中威望極高,地位自然也就無人撼動了,但是遺憾的是,朱標37歲時,意外去世,史料記載是因感染風寒而病逝,但是史書上對此的記載只寥寥數筆,所以後世認為,關於朱標的死,或許還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