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這屆父母並非只會盼孩子回家過年,然後催他們結婚和生娃

最近,《啥是佩奇》《七里地》在朋友圈刷屏。

然後,朋友圈就出現了一種奇怪的對比,年輕人擔心過年回家會被逼婚、催生的焦慮,和家裡人對他們回家的期盼形成強烈對比,中間夾雜著對冷落父母的人義正言辭的質問。

甚至,網路上開始出現不少帖子,不遺餘力地誇大這種矛盾,渲染這種焦慮,好像過年的團聚變成了對人性的檢驗和親情的考驗。

可是,我見到的世界,跟網路上展示的大不一樣。

我的同事,一對90後小夫妻,已婚幾年未生育。在過年這種緊要關頭,兩個人不僅沒有為去誰家過年傷透腦筋,更沒有回家過年會被催生的擔憂——雙方父母都說,兩個孩子工作一年辛苦了,平時過節沒少回家,過年長假趁著外出人少,出去放鬆放鬆吧。

於是,小夫妻愉快地定了出國旅行的機票。

我的閨蜜,過完年就28了,母胎單身28年,因為外形蘿莉,性格又不慌不忙的,所以戀愛結婚這事,她不是很著急。除了偶爾被朋友調侃幾句之外,她並沒有接收到家裡傳來的逼婚資訊。噢。她們全家近兩年的目標是,幫助她存錢買房。

我的同事,另一對90後小夫妻,結婚快五年了,還是不準備要孩子。祖父母輩的倒是催,但雙方父母還好,尤其男方父母,說結了婚就是大人了,凡事小夫妻自己做主、自己負責就好。小夫妻養了兩隻貓,逢年過節帶回家,公公婆婆已經很高興了。

再說我自己,戀愛加結婚,也跟另一半在一起五年多了。

我父母是那種典型的只想過好自己的日子,不喜歡被麻煩的人,所以不催我生孩子,怕我生下來要他們帶。

我公婆倒是催,但只是小聲嘀咕,因為我和另一半房啊、車啊都是自己置辦的,經濟大權在手,話語權就在手,他們在我們面前,說話沒什麼底氣。

是我生活在另一次元麼?

也許真的是我運氣好,遇見的都是不會被父母逼婚/催生,或者不怕被父母逼婚/催生的人。

但是,也許,真的有一部分父母,已經脫離了逼婚和催生的低階趣味了呢?

雖然說,逼婚現象,從古至今都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是古代逼婚、催生的名句。再加山給幾千年來的傳統觀念,中國家長存在普遍的專權控制心理,他們對孩子的婚事嚴加把控,輕則對其“稍加干預”,重則“大包大攬”。

可是,現在已經是2019年了。

50、60後的父母們家族觀念很強,對傳宗接代這事兒執念太深,尤其對早生、多生這事兒謎之信仰。

但到了我們這一代父母,廣大的70後,

他們眼睜睜看見了高得嚇人得離婚率。

他們知道35歲以上才算高齡孕婦,知道女人可以凍卵,

他們中有人連同性戀愛、婚姻都可以嘗試瞭解和接受,

他們也知道,幸福感對快節奏工作和生活的年輕人來說,有多麼重要。

再說,真說到逼婚和催生,父母的威力,有時還不如三姑六婆。是因為親戚的“過分關心”,實在太可怕。

中國式親戚的厲害,一句兩句是說不清楚的。經歷過的人都知道。

你家庭美滿,他說你事業好像不太行;你事業有成,他說你看起來身體不太好;你工作穩定,他們說沒什麼突破,鐵飯碗也會保不住;你換工作、搞創業,他們說哎呀小心哪一天雞飛蛋打啥都沒有……

都說彩虹合唱團的《春節自救指南》唱出了廣大年輕人的心聲。

但這首歌裡丟擲一系列問題炸彈的,是七姑、大姨、大舅、大舅媽……

七姑:找物件了沒?

主:木有

七姑:有喜歡的人了沒?

主:我醜

七姑:那麼明天帶你去相親 抓緊快減個肥

親戚眾:飯就憋吃啦

大舅:託福準備只靠說

大舅媽:什麼都不做

大舅:我要是你我就不出國

大舅媽:不出國

二叔:一個月工資有多少

到我單位工作要不要~~??

親戚眾:都是為你好

都說年味兒越來越淡了,為什麼會越來越淡了呢?就是因為大家太把它當作一種儀式,所以顯得格外鄭重其事,因為太過鄭重其事,所以壓力山大。

不少人趁著過年搞聚會,不過是卯足了勁地比誰的車好誰的房大誰的女人漂亮;

不少親戚要借拜年的機會打聽家長裡短,不過是比比收入比比孩子,或者比比五彩繽紛的老年的生活。

很少有人是奔著團聚這個目的去。

所以,有些聰明的父母就選擇了,跟著孩子出去過年,或者不要孩子回家過年。

親戚問起來孩子有沒有結婚的時候,就說,結婚不一定非要在二十幾歲完成,先立業後成家也很好啊。

或者是,年輕人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我們自己過的開心就算不給他們添亂啦!

再說,交通這麼便利,科技這麼發達,平時過節放假孩子沒少回來,所以過年不一定要回家。

還有人說,孩子們本來說帶我們旅行過年呢,我們拒絕了,說讓他們自己放鬆放鬆。

這樣炫酷的父母,也是有的。

希望這樣炫酷的父母,能越來越多。

許多父母正在學會放手。

比如,《七里地》,裡的老父親對考上國外大學的兒子說:“走出去了,就不要老是想著回來。”

出走的目的是奮鬥,歸來的意義是團聚。

希望我們的年過得更單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