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為什麼“鄭和下西洋”無利可圖,還勞民傷財,可明成祖樂此不疲?

永樂滿朝人濟濟,西洋萬里水茫茫。——《七律》

歷史上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眾說紛紜,有史料記載鄭和遠航的目的是為了發展海外貿易。若將鄭和七下西洋按照目的劃分的話,則會發現有兩個明顯的階段,前三次鄭和下西洋主要是為了實現朱棣的需求朝貢、加強地位等政治性的目的。

而後四次則是開始注重經濟上帶來的收益。其餘的譬如搜尋明惠帝或者麒麟一說,都與當時的社會背景聯絡不大,充其量算是附帶任務。

明成祖朱棣時期國力背景

自元末戰亂以來,民族陷於內亂,無暇外顧,國際影響大幅削弱,以至於明朝初期僅有四國來華朝貢。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國力日漸恢復,明成祖朱棣抓住機會,想要恢復自己的國際影響力,讓明王朝再次回到宗主國的地位上。

而許多弱國、小國,為了獲得保護選擇成為藩屬國,恢復和明王朝的朝貢關係,為此,朱棣不顧高昂代價和航海風險而遠航西洋。

藩屬國的朝貢與明帝國的政治願景

古代的各位君王都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夠成為天朝上國,希望萬邦來朝,來顯示自己的強大。明朝皇帝自然也不例外,史料記載,十六世紀的世界並存三大國際關係,其中就包括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封貢體系。

所謂的封貢體系就是指封貢國家之間存在冊封和被冊封,朝貢和被朝貢的關係,在封貢體系中,雙方都有著明確的權利和義務。中國作為宗主國所承擔的責任就是維護藩屬國之間的正常秩序,並且對藩屬國的國王進行冊封,幫助藩屬國的國王能擁有穩定的政權。

藩屬國受到外來入侵時,必須提供援助;藩屬國遭受自然災害時,也要送去慰問,以此來建立一個穩定的國際秩序。

儘管洪武皇帝不間斷地遣使四方,但是並未過度強化其治外威權,以至在洪武后期,朝貢外交和涉外貿易日漸衰退。直到鄭和遠航的前期,浩大的船隊向南洋諸國展現了明朝的國家實力,加之鄭和對南洋諸國恩威並施,迅速收攏了人心,基本實現了明帝國的政治願景。

朱棣的雄心與潛在的海上威脅

明太祖時期,將海外用兵當作大忌用以教訓子孫,這是儒家思想指導下中國外交傳統的體現。明太祖又強調要警惕來自北疆的威脅。這表明朱元璋感到對明朝最大的威脅來自北方,他深怕自己的子孫為了海上的未知分散朝中的兵力和財力儲備,在面對北方遊牧民族時無力抵抗,因此明太祖聖訓使明朝歷代皇帝都慎重地對待海外世界。

相比自己的父親,明成祖朱棣也有遠洋的雄心,但是朱棣顯得更加的專橫,在靖難之役後,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向藩屬宣告自己的影響力,排出許多的使節到以前的各個藩屬國,提出要恢復朝貢關係的要求。相對於洪武皇帝時期所採取的對內維穩和對外據守的姿態,朱棣顯得就更加的大膽專橫。

朱棣在受到明太祖聖訓的背景下,也在憂患大海之上的威脅,所以在考慮到邊疆之外的海上勢力時,一邊選擇安撫和平定自己帝國周邊的曾被視為異己的海上勢力,同時也在防範海上的潛在威脅——蒙古帖木兒帝國。鄭和前幾次下西洋便是抱著這樣的任務與目的。

促進明王朝的貿易收益

在穩固確立了宗主地位的後,一幅美好的貿易藍圖出現在明成祖腦海中,鄭和接下來的西洋之行則更多地被賦予了發展貿易的使命。明朝初年,高祖朱元璋為了鞏固政權而下令禁止海外貿易,雖然帝國過上了自給自足的日子,但權貴對奇珍異寶的追求從未停止。

朝貢體制建立後,各國使者爭相來華敬獻貢品,而帶著明帝國的賞賜回國,這種朝貢可以理解為官方之間的貿易。但這種杯水車薪的貿易被皇室壟斷,不足以滿足各級權貴的需求,於是鄭和的西洋之行便具有了濃厚的貿易色彩。

史料記載,寶船帶去了絲綢、瓷器,茶葉等華夏特產,滿載著異獸、香料、藥品而歸。鄭和在下西洋的過程中很好的完成了對於海外貿易的壟斷,所以很容易獲得鉅額的經濟報酬。這些貿易得來的物品投放到了國內,不僅讓統治階級獲得了豐厚的經濟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普通百姓的生活需求,因此受到了社會個個階層的普遍歡迎。

明朝是中國古代強盛繁榮時期,鄭和船隊抱著友好的貿易目的探索海外的地區,在船隊到達印尼時,就贈送了許多的瓷器、絲綢等物品,對於印尼來說從明朝傳入的物品是新興產品,間接影響著印尼當時的經濟趨勢,也影響著民間互市中這些物品的銷售額。

鄭和船隊帶來的物品種類豐富,包括各種布料、刺繡、瓷器、薰香、金、銀、銅、農業器具、茶葉、大米和大豆等。七下西洋的航線遍及整個東南亞、南亞與非洲,中國商人開啟了漫長的“下南洋”經商之路,兩國間的國際貿易日益增加。

浙江省、福建省和廣東省等沿海地區的商人,隨著鄭和下西洋的航線從各港口造訪印尼,購買當地沉香等物,這開闢了中印尼國際貿易的途徑。自此,中國的商品開始大規模地正式流入印尼,印尼的產品也開始系統化地輸入中國。

透過民間互市的交易方法,雙方交換的這些產品互相補充對方市場中所缺少的物品,滿足了對方的需求,達到互利共贏。

結語

鄭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朱棣實現自己政治目的與經濟目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鄭和下西洋促使曾經的藩屬國恢復朝貢,明王朝的聲望覆蓋到了周邊各個國家。明成祖朱棣試圖利用鄭和的遠航讓明朝引導世界,實現自己的價值觀傳播。但是,明朝的財力終歸是有限的,明朝中期以後對於明朝政權的威脅也轉變成了北方的遊牧民族,再也無力關心對外的經營。

參考文獻:《明史》《明太宗實錄》《殊域周知錄》《看明代封貢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