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一位75歲老人:想安享晚年,這幾樣不可或缺,很多人輸在第三

文 | 杜若隱,原創首發,歡迎轉發分享

杜甫在《曲江》有句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古人看來,人到了七十歲即是古稀之年,沒有幾年可以安享晚年了。可是對於壽命更長的現代人而言,有不少人七十歲以上還不肯退休,可見安享晚年的時間還很長。

不過是否得以安享晚年,跟一個人的為人處世有關,而一位75歲老人在回憶過往時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想安享晚年,以下這幾樣不可或缺,很多人輸在第三條。

1、保留適當的隱私

有不少老人晚年比較寂寞,尤其一些留守老人在生活中極少有人陪自己說話,於是遇到了傾聽的物件時就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隱私。

雖然如此掏心掏肺有可能引起別人的共鳴,彼此成為要好的朋友,但是也讓別人抓住了某個把柄讓自己陷入麻煩之中。

比如村裡的林伯伯,他喜歡向別人提起自己的過往,與人有什麼私人恩怨,對誰不滿都說出來。

他以為只是說一說,可是當對方告訴當事人時,就引起雙方的不快,有一次還有人直接罵他小氣,愛記仇,從此村裡的老人就不太願意跟他來往,過得非常孤單。

2、不插手子女的事

子女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孩子,父母之愛是永不過時的,可是愛歸愛的,當一個人總是喜歡插手子女的事情就有些過頭了。

因為子女有自己的生活,他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心裡自然有底,有一句話來說是“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人不應該去幹涉,否則就容易引起子女的反感。

因此,只要子女不去做犯法或者傷害別人的事情,就讓他們放開去做,否則父母的干涉只會妨礙他們。

再說插手子女的事,容易在立場方面引發衝突,父子反目的事情早已屢見不鮮。

如果一個人做不到這一點,那麼他到了晚年就得不到子女的關心,甚至還招自子女的厭惡,晚年過得更加孤獨,根本無法安享晚年。

3、 不要對某個子女有偏心

俗話說得好: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有不少父母對自己的子女們卻做不到一視同仁,總是對某個孩子特別偏心,而忽略了其他孩子的感受。

久而久之,被忽略的子女就對父母的感情變得越來越淡,甚至有的成家之外就很少照顧父母了,把贍養的任務推給了那個被父母偏心的某個兄弟姐妹。

雖然子女的這種做法被人指責,但是這種情況在生活當中極為常見,如此一來父母想安享晚年就不容易了。

因為單靠自己偏愛的孩子來照顧自己也不現實,加上看到其他子女對自己的冷淡,老人心裡也不是滋味,認為自己一直以來做錯了,不應該對子女有所偏心。

所以想安享晚年,這一條是最重要的,許多老人就輸在這條上。

4、不借錢給子女

老人一輩子辛辛苦苦存了點錢,還是應該留給自己應急,而不是把自己的錢都給了子女,也不要借。

雖然這樣做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父母的錢不給子女給誰花呢?但是理性一想就不應該,因為借給子女的錢一般要不回來,二來孩子需要錢得自己想辦法,而不是啃老。

一旦錢借出去了,那麼老人在用錢時就不好向子女要回來,還是錢在自己身上對安享晚年更好。

哪怕子女再有錢,也捨得花錢在父母身上,可子女的錢還有許多地方要花,不可能一直照顧到父母。而父母的錢留在自己身上,養老急用時就不會給子女增加負擔,也是自己安享的經濟保證。

由此看來,這位75歲老人的話不無道理,他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誡其他人,想安享晚年,以上這幾樣不可或缺,否則晚年生活一定過得不好,可是很多人卻做不到,其中大部分人輸在了第三條。

-END-

今日話題:你認為老人說的話有道理嗎?

原創作品,您的點贊、評論、轉發、收藏,就是若隱創作的最大動力哦!

本文配圖: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