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從“鮭魚之亂”說開去:臺灣人為什麼這麼愛改名?

為了短短兩天的免費吃壽司活動,近200名臺灣年輕人改名“鮭魚”(三文魚)。該鬧劇成為島內近期熱門社會事件,也延燒到大陸社交平臺,成了熱搜。不僅如此,包括英國BBC、《衛報》等外媒也爭相報道,外國網友稱“今年至今最棒的新聞”。“鮭魚之亂”由此成為另類的“臺灣之光”。

這波“改名潮”,也讓臺灣的戶籍制度讓更多大陸網友知曉:原來在臺灣改名這麼容易,而且還有三次的改名額度。成年人只要拿著身份證、戶口本以及最近兩年的照片,花上幾十元新臺幣、等幾分鐘就能完成。

不過,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在2015年5月5日之前,臺灣人的改名機會是2次。後來立法機構三讀透過“姓名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臺灣人一生改名機會由此從2次增加為3次。

改名在臺灣社會是一種風氣,從政治圈到娛樂圈,從名人到老百姓,都愛改名。臺灣姓名學老師程乙璘介紹,民眾改名基本上都是為了“改運”,也有的是因為覺得本來的名字不好聽想換一個,所以姓名學在臺灣才會這麼夯。

古語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同樣是出生時父母就賦予的可能還有名字。名字基本上都帶有長輩的美好祝願,但也往往帶有一定的時代感,有些在當下是流行的,而在今天則顯得有些過時了。

一位在福建工作的臺灣女老師,原來的名字叫美惠,後來覺得太俗了,所以在2000年正式改名,現在的名字她覺得很時尚,很滿意。

像美惠這樣的名字,是上世紀的臺灣“菜市場名”,本世紀“菜市場名”顯得更為“入時”一點,按照臺灣的統計顯示,同名最多的一到五位分別為怡君、欣怡、雅雯、心怡和志豪。

在臺灣,改名字風氣如此之盛,還得歸於社會上的算命風。身體不好,換個名字改改運;感情路不順,換個名字改改運;事業不見起色,換個名字改改運……

蔡依林原名蔡宜凌、蕭亞軒原名蕭雅之

改名“求出運”的案例太多太多,尤其以演藝圈為最。比如蔡依林原名蔡宜凌、蕭亞軒原名蕭雅之、徐若瑄原名徐淑娟等等。

因為在臺灣改名太簡單,所以大家簡直是爭著改名。反觀大陸,雖然法律規定每個人有姓名權,也可改名,但操作審批流程比較嚴謹,改名的人也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