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銀行理財虧慘了!那份打破剛兌的“資管新規”,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資管新規”落地打破了剛兌,不少人還把這個當作近期銀行理財大面積破淨的原因之一,事實真的如此嗎?

01 “資管新規”如何一步步打破剛兌的?

過去很長時間,銀行理財就像是利息高一點(甚至高很多)的存款,百姓們以為錢放在銀行就是安全的,反正會剛兌嘛!而資管新規的第一板斧子就是去向剛兌的。

第一步,規範資金池管理。

以前銀行理財就不會虧嗎?其實並非如此,只要是投資,就可能虧損,只不過過去銀行會偷偷建立一個資金池。

銀行會賣各種理財產品,會形成一個資金池,如果你的部分虧了,它就從池子裡調過來一筆資金,先把你的收益給補上,產生的窟窿以後再靠賣別的理財產品填,這樣大家都開心。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樣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這不就是“拆東牆補西牆”嗎?

看起來大家都開心,等到一天風險累積到不可挽回,銀行垮了,任何人都躲不開損失,整個金融市場都會震盪。

此次資管新規明確要求金融企業不得開展資金池業務,封堵了銀行“拆東牆補西牆”的後門,實則是封堵了風險。

第二步,切換理財估值方法。

資管新規要求銀行理財切換估值方法,不能再使用攤餘成本法,無論是新增產品還是存量產品,都要轉換為公允價值法。

過去,理財採用攤餘成本法

。舉個例子,假如買入一萬元年化利率為4%的債券,一年下來可以獲取400元利息,平攤到每一天有一塊多的收益。在攤餘成本法的視角下,每過一天你就賺到了1塊多,收益是一條穩定增長的直線。

現在,理財則採用公允價值法。

在估值時需要考慮更多市場因素,比如還沒有到期就想賣掉這隻債券,或者債務人經營不善有可能違約,這時就要以公開市場交易價格進行估值,收益曲線是跟隨市場波動的。

兩種估值方法的主要區別在於“風險暴露”上,前者假設債券永遠不會違規,掩蓋了風險,會對投資者產生誤導。

透過上述兩個方法,銀行理財打破了剛兌,不再“保本保息”,銀行理財採用淨值化管理,投資人風險自擔。

02 “資管新規”為何要打破剛兌?

你好我好大家好,過去銀行理財保本,銀行有業務,投資人安安心心,不好嗎?當然不好!風險一直存在,只是過去大家閉著眼睛假裝看不見罷了。

銀行理財事關千家萬戶,從2012年開始,中國的資管市場發展得非常迅速,到2017年底的時候,資管市場的總規模是111萬億,比當年GDP多了30%不止。

和2012年相比,資產規模翻了5倍,年均增長率接近40%,而且資管產品在這幾年中已經極大地豐富起來了。銀行理財、信託、保險、公募、私募,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在做資產管理。

這麼大的市場規模,監管層一定要拆除“風險陷阱”,看起來打破了剛兌,實則是為了理財市場健康發展。

你贊同“資管新規”嗎?歡迎留言發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