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劉娥從孤女逆襲為皇后的秘訣,善交友與敢作為,還有自知之明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宋真宗

趙恆

的第三任皇后劉娥,她是

宋朝

第一個臨朝稱制的

女主

,被後世稱為“有呂武(呂后與武則天)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娥原來是四川一貧苦人家的孤女,後來當上了宋真宗的皇后、宋仁宗的太后,她成功逆襲的秘訣,是善於交友、掌權後敢於作為,以及她始終擁有自知之明。

劉娥畫像

下面就來總結一下劉娥的成功之道。

一。出身貧苦,得機遇便結交良友

劉娥祖籍

太原

,後隨著父親工作需要,舉家遷至成都華陽。她出生不久,父母就雙亡了,讓襁褓中的劉娥成了孤女,寄養在母親龐氏的孃家。寄人籬下的劉娥,稍稍長大後為了生計成了歌女,她不但歌聲婉轉動聽,還善於播鼗(一種類似撥浪鼓的樂器)。

成年後的劉娥嫁給了當地一個叫龔美的銀匠。後來丈夫為謀生,帶她離開蜀地到達了京師—

東京汴梁

。可是沒過多久,龔美因生計艱難,實在養不活一家人,就打算將她賣掉,再嫁他人。

誰知,這反而成了劉娥人生道路上的轉折點,當時韓王趙恆(即日後的

宋真宗

)的下屬將劉娥推薦給韓王,趙恆一見她,就大為喜愛,並立即將劉娥接入府中。

劉娥照

然而,趙恆的父親即宋太宗,聽說皇子與出身卑微且來歷不明的民間女子廝混,心中大怒,隨即命令趙恆將劉娥趕出王府。趙恆不敢違抗父皇之命,又難捨劉娥,只得將劉娥秘密安置在王府指揮使

張耆

家中,不時過去看看她。

劉娥經此變故,開始對自己的地位有了新的認識,為儘量縮短與韓王趙恆的差距,她決定利用這段空閒時間,好好學習一些文化知識,為將來有出頭之日時,能充分施展才華打下基礎。

宋太宗

至道

三年(997年),

宋太宗

駕崩,宋真宗趙恆即位,他立即將劉娥接入宮中 ,可見真宗對劉娥一直深愛著,並且念念不忘。但此時後宮已經有了

郭皇后

和其他一眾嬪妃,而初入宮廷的劉娥並無任何名分。

清平樂中的劉太后

為了在宮中生存下去,劉娥除了不與真宗後宮的皇后和嬪妃們爭寵外,還觀察到在後宮嬪妃中,楊氏(即日後的

楊淑妃

)也受寵較深,於是,劉娥就聰明地與姐妹相稱,並且兩人從無間隙,在後宮中共同進退。

這種善於交友的做法讓真宗特別滿意,將劉娥先封為四品美人,又接連晉升她為修儀、德妃。這讓劉娥在複雜的宮廷中終於站穩了腳跟。劉娥還不忘前夫之前的照顧之情,改認龔美為兄弟,龔美也自此改姓劉。這說明劉娥是很會妥善處理各方面關係的。

二。為後認真輔政,臨朝稱制敢於作為

景德四年(1007年),郭皇后駕崩。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力排眾議,冊立劉娥為皇后。她當上皇后以後,不但處置宮闈之事有理有據,從來沒有大的疏失;而且當真宗皇帝退朝後,閱覽天下的奏章常至深夜時,劉娥總是陪伴左右,並參與國事的處理。由於劉娥處理政事周密而謹慎,因此越來越被宋真宗倚重和信任。

《清平樂》中的劉太后、仁宗、曹皇后

宋仁宗

乾興

元年(1022年),宋真宗駕崩,留下遺詔“尊皇后為皇太后,軍國大事權取皇太后處置”。為輔佐年輕的宋仁宗執政,劉娥與宋仁宗五日一御

承明殿

,仁宗位左,劉娥位右。正式開始臨朝聽政。

劉太后臨朝聽政期間,為讓國家平衡過渡,她各方面都敢於作為。比較典型的事例有:終結“

天書

”運動、結束黨爭、發行交子、興修水利、創設諫院、興辦州學等,這些為仁宗親政後的“

仁宗盛治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有自知之明,始終未稱帝

劉娥後來一直臨朝聽政,至死都不肯還政於宋仁宗,還時常著帝王服飾,當時朝廷的大臣們均憂慮其效法唐代的武則天稱帝。但在群臣的阻力面前,劉娥始終壓制了慾望,最終並未走出這一步。

劉娥始終沒有稱帝的原因,筆者認為是她有自知之明,並看到了以下幾點:首先,外部條件不具備,當時宋朝時時面臨遼國的威協,加上“澶淵之盟”是遼國與宋朝簽訂的,如果劉娥改朝換代,遼國馬上就能因此南侵宋朝,而當時宋朝的軍力與遼國作戰並不佔多少優勢。

《清平樂》王凱飾演的仁宗劇照

其次,劉娥家族並不興旺,自己無子不說,宋仁宗還不是親生子。如果取代仁宗稱帝,必定遭遇滅頂之災,宋仁宗對這位母親肯定憤怒,要他振臂一呼,天下響應,宋朝必定內戰,而劉娥不僅不懂軍事,也沒有得到軍隊的效忠,這場內戰劉娥的失敗肯定是必然的。她甚至會自身難保。

最後,劉娥的政治能力不具備。她臨朝的十餘年,只會墨守成規,對於國家大事,卻沒有任何創新和改革,可見她的實際政治能力與武則天差得太遠!

劉娥自知之明,看清了上述幾點,使她止步於臨朝聽政,始終沒敢跨出稱帝這一步。這也讓她死後,贏得了包括宋仁宗、司馬光、

范仲淹

等宋廷君臣的正面評價。

總之,我國

宋朝

第一個臨朝稱制的皇后劉娥,從一個孤女,成功逆襲為皇后的秘訣,是善於交友、掌權後敢於作為,以及她始終擁有自知之明。她成功的經驗值得後人借鑑。

劉娥劇照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