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藝術的價值如何決定?-《當代藝術商機》- 小山登美夫(三)

微信公眾號: 需藝工作室

藝術的價值如何決定?

今天介紹小山登美夫《當代藝術商機》第三章內容, 譯者蔡青雯。

馬克·雷登 <芭蕾小忌廉>

01

藝術品的價格如何決定?

如果自己擁有的作品價值漲了, 當然會覺得很開心, 這是人之常情。其實, 藝術作品的價格並不簡單。藝術是活的事物, 所以有很多未知數, 無法以一般物價的計算方式, 可以根據原材料, 製作花費時間等加以計算。但是也不是說一件作品可以無限的加價, 它還是有一個限度的。小山登美夫以一位畫廊經營者的身份講述了藝術的價格制度, 以及市場的特殊架構。以前, 藝術和金錢的話題很少被提及成為討論話題, 其實這個話題是很重要的課題, 藝術和金錢的關係, 事實上也觸及藝術的本質部分。

花常人無法想象的價格購買藝術品, 到底是炒作洗錢還是一筆成功的購買?

作者提到日本的一位買家以40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生前只賣出一幅畫, 但是死後約100年的1987年, 《向日葵》創下當時畫作的最高賣價3992萬美元。購買者是日本正處於泡沫經濟鼎盛時期的日本企業, 當時轟動了整個藝術界, 也引起社會極大討論, 社會對交易價格的反應則是冷嘲熱諷,這個天價訊息換在現在也是一個不小的新聞。

梵高 <向日葵>

很多人質疑 “一幅畫就要接近4000萬美元, 瘋了嗎? 現在是有錢沒處花嗎? 亂花錢也得有個限度吧”。時至今日, 再回想當時那次次的購買行為其實一點也不昂貴, 反而應該稱讚 “真會買東西”。買家安田火災海上保險, 這個企業供給日本人欣賞世界級名畫的機會, 深獲社會各界的讚美。而且這個行為成為了一個話題讓後來不斷提及, 購買作品的安田火災海上保險公司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對公司產生極大的積極影響。一提到梵高就會想起日本的一個企業曾經買了他《向日葵》, 想象當時國際上肯定驚訝得有多麼強大的國度的買家才能力購買, 從某個角度看, 這個行為還大大增加了日本人民的民族信心。假設中國有位買家花鉅額買了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我想肯定會超級震撼的, 網上肯定會鋪天蓋地的報道, 可以揚眉吐氣地向世人證明中國多有實力多有錢。

我們回過來想現在梵高的《向日葵》如果現在拿來拍賣會上競標的話, 價格絕對不會低於1。6億美元。如果日本那家企業當時沒有購買《向日葵》,可能從此不會再有這個機遇了。即使時代更迭, 持有人改變, 作品仍是一件物品, 能夠留存於世。於是, 以高額成交的二次市場隨之誕生。即使年代非常久遠的作品, 仍舊能夠價格不跌, 甚至大幅增值, 這就是藝術作品的特徵, 更是核心價值, 也正是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投資藝術品的原因。

達芬奇 <蒙娜麗莎>

常有人問

“藝術品的價格如何決定呢?” “有贗品嗎?”

作品價值設定的不透明性, 真假難辨造成一般民眾對畫商, 畫廊經營者和藝術市場的不信任。這很正常, 無論哪個業界都有不法分子, 藝術商業界也是有好人和壞人的。

小山登美夫在如何購買作品給出了幾條建議, 關於古代美術, 他建議到正規商家購買, 選擇購買商家是很重要的, 買家自己也有責任(感覺他講了等於沒講, 這不是常識嗎?)

但話說回來, 在畫廊內展示的當代藝術作品, 可以說99%沒有假貨, 因為所有作品都是產地直銷, 畫廊與藝術家直接合作的, 基本都是剛出爐的新作。這也是現在大部分人選擇購買活著的年輕藝術家的作品, 一個是免去鑑定真假的費用, 而且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又合理, 升值空間大。可是, 當代藝術作品陸續問世, 即使每件作品都是正品, 卻不一定都具有歷史意義價值。

不管怎麼樣, 仍有不斷持續創作的藝術家, 以及守護支援的藝術迷, 因為, 他們不是為了升值, 純粹只是為了享受藝術, 欣賞藝術, 或是隻是純粹支援自己喜歡的藝術家, 也正是他們的支援, 使得年輕的藝術家能夠有機會持續創作, 從而推動藝術的發展。

奈良美智 ,1997

02

影響藝術品市場價格的因素

接下來講一個小山登美夫認為影響作品市場價格的重要因素, 就是拍賣會成交價格, 他舉了一個例子, 他提到我們中國的一位藝術家劉野, 文刀劉田野的野, 我還挺喜歡他的作品的, 大家可以上網搜一下看。

小山登美夫他經營過劉野的作品, 最開始他經營劉野的作品以2萬美元的價格成功交易, 後來慢慢的劉野的作品價格越來越高, 在拍賣會上從幾十萬美元到一百多萬美元, 逐漸的, 拍賣會的成交價格就成為了劉野的作品價格基準。作品能夠獲得具有公信力拍賣公司的拍賣, 表示藝術市場的需求增高。在競標之前, 拍賣公司中的專業鑑定人員, 會檢驗作品的所有狀況,

例如

作品的儲存度, 完成度, 歷史文化價值, 藝術家的經歷, 認知度, 人氣, 來歷, 作品曾被哪位收藏家收藏, 曾參加過哪些展覽等等, 再計算公佈預估成交價格

。這一整套估價過程將成為重要的參考價格, 最後真正的成交金額則反映市場的需求和評價。預估成交價和實際成交價格會成為市場整體的指標。

舉辦展覽會, 吸引大眾前來欣賞作品, 促成需求增長。作品獲得資深收藏家收購, 能夠鞏固市場基礎。進而成為美術館和企業收藏等組織的藏品, 以及在拍賣會上成功交易, 獲得二次銷售市場。在二次銷售市場中所產生的利益差額, 其實屬於轉賣作品的賣家, 和藝術家和不是轉賣作品的畫廊都不會獲得半毛錢。不過二次價格提升, 原始價格也會隨之提升, 畫廊經營者隨時注意得標成交金額的上升, 然後調漲原始價格。當然以上打造市場的方式最為理想,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需要一步一步累積。

劉野作品,2002

那麼, 對於想投資藝術的人來說, 需要注意, 為了提高利益所得, 必須精通市場, 關於藝術家的選擇, 應該購買的作品, 銷售等事項, 聽取藝術顧問或藝術諮詢的建議, 藝術商業絕非慈善事業, 所以當然應該有其利益, 才有人願意投資。藝術是作品, 同時也是透過金錢交易的 ”商品”, 這是絕對難以否定的。

有些藝術投資者是另外一種人, 他們只是純粹的喜歡藝術作品, 進而欣賞享受作品。欣賞享受也是一種能力, 作品擺在身邊, 可以一人獨自欣賞, 或是與他人共賞。前往展覽會觀賞新作品, 關注藝術家的成長變化, 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然後再自己欣賞享受幾年後, 漲價升值又可以轉賣, 再購買其它的作品, 創造新的享樂迴圈。

但是, 需要提醒一點, 藝術投資是需要時間的,作品價值的背後, 是一位有有血有肉的藝術家。一個人的成長, 必定要花費時間的, 作品的價值也是需要時間流通才得以增長的, 才能拓展市場,慢慢的成長起來的。若是想著今天買了一件作品, 明天就想著以高價賣出, 這是不現實的, 前面已經講過了, 藝術家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 作品的成長也是需要時間的, 若是全以投機為目的而購買作品, 將藝術視為紙幣或者股票對待, 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 也是危險的, 假如投資失敗了以後, 就不再對藝術感興趣了, 產生恐懼心理, 那麼關注藝術願意投資的人也就少了, 對藝術的發展也是一種很大的損失。這就變成了如同日本泡沫經濟的時候。

1990年, 梵高的《嘉舍醫生的肖像》, 創下當時繪畫史上最高價格, 以8250萬美元成交, 買家也是日本人。價格是1987年梵高《向日葵》的兩倍以上。買這件作品的企業家吩咐在自己死後, 將這幅畫作和雷諾阿的作品一起入館材火化。作品還沒在美術館公開展示, 就隨著畫作主人死了, 作品被銀行扣押起來了。也就是以後世人再也見不到原作了。我覺得這位企業家是個牛人, 佩服。有錢人的想法就是不一樣,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

梵高 <嘉舍醫生的肖像>

這件交易象徵了當時日本的時代背景, 當時日本購買特別多藝術品, 土豪特別多, 只是不久之後, 日本的泡沫經濟來了, 當然, 藝術市場隨後大受衝擊。泡沫經濟一垮臺, 日本企業經營惡化, 爭先恐後脫手購買的作品。轉賣的數量非常龐大, 據說當時日本的美術界為了鑑定這些脫手的作品, 整天忙著轉賣海外。轉賣時的價格若是高於購買價格的人, 當然是幸運的。可是, 泡沫經濟時期購買作品的價格都是在至高點, 所以多半都是虧本價轉賣出去。幾乎所有的投資家都是以低價賣出作品, 損失慘重。投資家們從銀行排程資金, 轉投股票或者不動產, 卻再也不願意投資藝術。於是, 作品四處尋無買家, 許多作品變成了燙手的山芋, 沒人敢接手, 從此沉睡在倉庫當中, 如同廢品一般, 這對日本藝術市場是巨大的打擊, 這些作品當中當然也有傑出的作品, 比如抽象表現主義大師馬克 · 羅斯科的作品。泡沫經濟瓦解之後, 日本的藝術市場規模大幅縮水。很多人都覺得投資藝術是一場噩夢, 發出 “藝術害我賠慘了” 的怒言, 這長期阻礙日本藝術市場的成長。

好了, 今天就講到這裡了, 希望今天的內容對你有幫助, 可能談到藝術和金錢的話題許多人不感興趣, 可是我認為既然喜歡藝術, 不僅要關注藝術作品本身, 我們對這個行業操作的瞭解也是必要的, 熟悉這個行業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藝術。

希望大家支援哦

當時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一開始覺得這本書嘮嘮叨叨雜亂無章, 所以我總結起來很吃力,不過仔細讀一讀還是可以得到許多收穫的, 可以從畫廊,市場, 藝術投資人和收藏家的各個角色角度來看藝術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