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明朝的社會教育體系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朱元璋要重視童蒙教育教育?

引言

在明代建國之後,朱元璋認識到如果想要明王朝經久不衰,那麼地方上的教化必然是重中之重,於是乎開展了從中央到地方上的完整教育體系。在這種教育體系之中無論是科舉教育還是蒙學教育都是存在的,對於地方上的子弟朱元璋開始下令全國建設社學對此教化。於是乎體全國興起了地方社學的風氣,老師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角色,他們決定了社學的興衰。

中國傳統的社會十分重視童蒙教育,認為孩子的教育能夠影響到社會持久的穩定性,所以對於孩子的老師選擇也是十分的慎重,逐漸的開始擁有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地方蒙學老師選擇體系。一方面對於蒙學老師上首先就是老師的知識,也就是其文化素養。其二則是言行舉止,看是否得體,地方上的官員作為主要的選擇人。隨著地方上儒生越來越多,蒙學老師的隊伍也是逐漸的壯大。

一、老師選擇的標準

作為老師,首先就必須有知識,這也是根本性選擇的標準。一般來說老師的知識主要是針對的是儒家的經典解讀,這也是成為老師在知識上面的標準。除了儒家的經典之外還需要其他的內容,但是總的來說儒家經典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除了學識之外還需要有書法藝術。學生不僅要熟讀儒家經典還是要有一手好字才能夠在科舉過程中脫穎而出,這也是為什麼對於老師書法上面擁有一定的要求。除了文學素養之外,還有言行舉止的選擇標準。這也是道德外化的一個表現形式,許多地方的人們也是認為老師的品行比學識更為重要。

地方上的老師一般是由地方上推選出來或者是官員選拔出來的。這些老師一般都是科舉未中舉,但是卻是擁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所以在地方上可以當老師。擁有文化的儒生是受人愛戴的,一般來說都會得到地方官員的優待。隨著科舉落榜的儒生越來越多,導致了出現大量的儒生在社會之中,不少的儒生還文學素養和道德品行都有問題這就破壞了老師這個隊伍。為此,開始對於老師進行選拔,一般來說是由地方上的官員開始考試選拔,考試透過之後才能成為老師。

二、老師的教學活動

老師最為基本的就是基本的知識,想要把自身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還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同時不僅要把知識給學生傳授,道德教育更是如此。在明代的時候,地方上的老師教學活動是十分艱苦的,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和學生呆在一起的,除了原本的知識傳授還需要對於學生的道德進行教化,所以出現了老師擁有了啟蒙和教學的義務。

在教學管理上面是十分嚴厲的,老師對於學生的體罰力度是比較大的,如果多次無果那麼直接問罪。而老師這種權力的體現也是社會認可而且是鼓勵的,呈現出一種嚴師出高徒的認可。但是隨著這種體罰力度的加大,造成了不少學生心理開始出現了問題,有了陰影把學校看作牢房,所以出現了矛盾的激化。

《王陽明全集》記載: 若近世之訓稚者,日惟督以句讀課仿,責其檢束而不知導之以禮,求其聰明而不知養之以善,鞭撻繩縛,若待拘囚。彼視學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

結語

明代的地方老師大多都是有為師之道,以德育人,無論是地方上的官員還是百姓對於老師都是十分尊敬的。同時因為自身的特殊性,身份地位是比較低的,經濟收入也是不高,但是在師生關係上老師擁有絕對的權威地位,並且可以體罰教學管理。老師的薪資微薄所以很少有優秀的儒生當老師,往往都是一些資質比較差的,這些老師往往需要更多的措施來生存。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上奢靡風氣開始興起,老師經濟收入低,生活逐漸的窘迫,地位不高使得尊嚴無法維繫。

參考文獻:

《王陽明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