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匈奴在和漢朝軍隊作戰中,抓住的俘虜都予以善待,而不是像其他部族

匈奴在和漢朝軍隊作戰中,抓住的俘虜都予以善待,而不是像和其他部族一樣殺死,是和當時的環境和客觀條件有著很大關係的。匈奴本身是遊牧民族,他們以放牧牛羊等畜牲為生,逐水草而居,但是日子卻過得很辛苦,因為他們所生產也就是那麼幾樣,自己卻缺少很多生活的必需品如鹽、鐵、器具等等,需要和當時南方的漢朝做交易,或者採取打戰的辦法取掠奪這些物品。而打戰是非常消耗資源和人員的,特別是匈奴中適齡的男性成員,在和漢朝的歷次戰爭中損失很大,雖然戰役有勝有負,但是損失的人員卻是無法短期補充回來的,所以匈奴在和漢軍交戰後改變了策略,對於被俘虜的漢軍士兵和將領以及主動投降的人都予以了善待,給吃給喝還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為的就是籠絡這些人的心,想讓他們幫助自己,改變以往的被動局面。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漢代匈奴勢力圖

匈奴的情況

首先要介紹一下匈奴的由來,據史書記載:

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

最早在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當時的秦朝大將蒙恬趕出了北方的河套地區。但是到了秦末漢初,匈奴又開始強大起來,為了獲取物資,匈奴屢次派兵進犯南方的漢朝領土,對當時的西漢形成了強大的威脅,其勢力範圍一度控制了西域地區。但是在漢武帝時期,為了解決北方匈奴南下的問題,漢武帝派出重兵進攻北方的匈奴部落,因實力懸殊最終匈奴軍隊被漢軍擊潰,退出了北方的漠南地區(現在的內蒙古地區)。

公元前119年,漢軍又和匈奴爆發了漠北之戰,霍去病率領的漢軍大獲全勝,取得了驕人的戰績。但是到了漢武帝后期,匈奴軍隊又重新南下擊敗了漢軍,重新控制了漠北地區。隨後在漢宣帝時期,匈奴內部又發生了分裂,出現了五位部族領袖爭立王位的事件。這也最終導致了在公元前53年,南部匈奴的首領呼韓邪率領自己的部族一起投降了西漢,收到了西漢皇帝的歡迎。其後的幾十年時間,西漢發動攻勢攻滅了北匈奴的郅支單于。到了東漢時期,匈奴又內部再次分裂為南、北兩部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首領率領自己的部族投降了光武帝劉秀,被朝廷安置在了河套地區(今寧夏地區)。而北匈奴還是叛服不定。直到公元87年,新的遊牧民族鮮卑崛起,擊敗了北匈奴。公元89年,漢軍將領竇憲大破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遷,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麓勒石,銘刻《封燕然山銘》紀功。

匈奴士兵

匈奴善待漢朝俘虜的原因

首先是,善待投降或俘虜的漢軍士兵、將領,是想獲得他們的信任,利用其對漢朝情況的瞭解,採取以漢制漢的方法,因為自己是遊牧民族對中原漢朝的情況不甚瞭解,所以往往採取的軍事行動都不能達到目的,但是俘虜這些漢軍他們瞭解情況,可以利用他們瞭解內部情況,針對漢軍的薄弱環節發動進攻以獲取勝利。

其次,是想利用俘虜學習他們的一些先進的思想和經驗。畢竟遊牧民族和中原農耕民族在思想和處事方面是存在很多差異性的,利用這些俘虜和他們學習當時比較先進的農耕民族的文化和經驗,以改善自己部落落後的狀態,從而能提高本民族。

最後就是改善人口情況。因為戰爭對適齡年輕男性的消耗是巨大的,遊牧民族本就男性比較少,也是主要的生產力,在戰爭中損失了,利用俘虜補充一下,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彌補戰爭中的一些損失。

漢軍和匈奴交戰圖

綜上所述,之所以在匈奴和漢朝的戰爭中對於俘虜或者投降的人那麼善待,主要還是為了發展自己的實力,減少戰爭中因為人口減少而帶來的損失,同時利用這些俘虜起到以漢制漢的策略,畢竟自己人才是最懂自己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