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工匠匯·2021湖南“湖湘工匠”|徐仲維:敢創新能創新的“工人發明家”

在湘電動力有限公司,只要提到徐仲維,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這位從普通工人成長起來的創新楷模,已成為公司一線科技創新的代表人物。

4月2日,記者來到湘電動力有限公司採訪全國勞模徐仲維。最近,他正忙著為一整套生產產品多工序的智慧裝置進行創新工作。

“這個產品的結構特殊,零部件加工複雜、週期長,是產品成套與製造過中的‘攔路虎’。”徐仲維告訴記者,他一直想改進生產製造的模式,結合產品的加工進行改革創新,將智慧智造融入生產,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

工作中的徐仲維。

今年55歲的徐仲維,是湘電動力有限公司的一名高低壓電器裝配工。像這些能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的發明,他先後研發了800多項,實施小改小革和合理化建議3000多項,其中有10多項獲得了國家專利證書,被大家稱為“工人發明家”。

在徐仲維看來,一切發明創造,都離不開創新思維。“我們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早在20世紀80年代,徐仲維還只是一名普通鉗工時,就善於觀察,喜歡刨根問底。他發現,解決機械的問題,僅掌握鉗工基礎遠遠不夠,對機械結構、液壓技術、動力原理等知識同樣得了然於胸。憑著一股刨根問底的鑽勁,徐仲維進廠兩年便練就憑看、感、聞、聽判斷機械運轉情況、準確發現故障的本領。

關於徐仲維的“攻堅”,記者聽到了一串故事。

2008年,徐仲維設計並製作了用於計量的外徑千分尺檢定校正架。該裝備操作簡單方便,安全可靠,大大地方便了計量校驗工作,不僅提高了校驗精度和工作效率,同時有效地防止外徑千分尺的磕碰、緊定等意外損傷,是檢定計量器具工裝的首創,深受資深計量前輩的贊同。

這雖然不是徐仲維第一次設計裝置,但卻是他創新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該套裝置被公司申報為實用新型專利,並獲國際紐倫堡銀獎和全國第19屆發明展覽會銅獎。

“以前以為發明專利是科學家的事,原來發明專利就在我們身邊。”這次技術創新,更堅定了徐仲維要發明、敢創新的決心。

徐仲維記得某個國家重點科研專案中有一項技術,就是高能電機定子線圈的繞制工藝。該工藝要求在同一定子鐵芯繞制多相多級線圈,不能拼頭、不能纏繞,尺寸也要求極高。

正當大家為這一難題一籌莫展時,徐仲維下決心要解決這個“攔路虎”。歷經多次失敗後,他最終設計製造了兩臺大型全自動繞線整形機。而徐仲維發明創造的這臺裝置造價僅70萬元,為企業節約資金2000多萬元,該項技術榮獲國防專利4項。

憑著過硬技術,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至今,徐仲維接連參與多個國家重點科研專案技術攻關。

在國家某重點科研高新裝備核心技術攻關專案中,他擔任專案組組長。先後完成了該專案中關鍵部分技術攻關65次;改進電機系統緩衝裝置的關鍵技術11項,設計了定位、檢測、吊運工裝100多項,製作了大型裝置2臺,透過近萬次試驗驗證,各項效能均滿足使用要求,圓滿地完成了該項任務。

編制實操作業細則。

採訪中,記者在該公司見到一臺至今仍在運轉的1953年產蘇制母線彎機,工人們說這完全得益於徐仲維對它的“換血改造”。

當時由於機器長期處於大負荷、高頻率狀態下工作,老舊後需要頻繁維修,經維修雖可重新運轉但噪音大、漏油多,大夥束手無策。徐仲維與機器操作者詳談並翻閱大量資料後,反覆琢磨和試驗,在修復主泵等液壓原件同時,還重新設計並加工出適用液壓中央整合塊、電控部分、管路和散熱油箱。經他的維修改進,這臺蘇制母線彎機不僅恢復正常執行,通用性、精準度也得到提高。如今,該裝置已正常運行了18個春秋。

(原載於2021年4月7日湖南省總工會微信公眾號“湘工e家” 湖南工人報記者 商豔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