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王輔臣是怎麼死的?康熙為什麼要處死陝甘提督王輔臣?他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的陝甘提督王輔臣是自殺的,《康熙王朝》在這一點上也沒有戲說,也是自殺的。

可是,康熙雖然並沒有將王輔臣處死,但卻是害死王輔臣的元兇,也就是說沒有康熙,王輔臣就不會死,他的死,康熙脫不了干係。

王輔臣的一生可謂是充滿坎坷,出身貧苦,父母是官宦人家的傭人。

後來明朝對百姓橫徵暴斂,沒有活路了,王輔臣跟自己的姐夫揭竿而起,加入農民軍。

後來大明滅亡,大清入關,王輔臣跟著上司姜瓖投降了清廷。

但是王輔臣不願意當亡國奴,跟戰友們一起在山西大同打出反清復明大旗,跟清軍幹了起來。

在戰鬥中,王輔臣非常勇猛,經常跨著黃馬身穿白袍,所向無敵,勢不可擋,身經百戰的清軍鐵騎見到也恐懼不已,紛紛躲避。史料上說清兵“莫有攖其鋒者”,直呼:“馬鷂子至矣。”(馬鷂子是王輔臣外號)

雄心勃勃的吳三桂招兵買馬,招降納叛,王輔臣又到了吳三桂的帳下,成為一員猛將。

吳三桂對他欣賞有加,出則同車,住則同席,像當年劉備對待關羽、張飛一樣。

而王輔臣也沒有辜負吳三桂對他的知遇之恩,在掃平南明殘餘的戰鬥中屢建奇功,還在緬甸,擒獲了南明皇帝朱由榔。

因此王輔臣不但得到吳三桂的嘉獎,也得到了康熙重用,將他調離雲南,擔任平涼(甘肅一帶)提督,又加太子太保銜。

其實康熙這樣做有兩個用意,其一是賞罰分明,褒獎抓住南明皇帝的王輔臣;其二是南明徹底滅亡了,不再需要吳三桂了,要削弱吳三桂的兵力,調走王輔臣就是去掉了吳的一條臂膀。

吳三桂也明白康熙的用意,對痛失王輔臣這員大將痛徹心扉,別的時候潸然淚下,還送了王輔臣兩萬兩銀子。可見王輔臣在吳三桂心裡的位置多麼重要,但同時也說明王輔臣對康熙來說又是非常危險的人物,需要特別提防。

但是王輔臣心裡明白,吳三桂是靠不住的,鬥不過康熙,因此把寶壓在了康熙這邊。

當吳三桂起兵反清,招降自己的時候,他毫不猶豫派兒子把招降書和招降的使者一起送給了康熙。

康熙正擔心著呢,見王輔臣表忠心,內心狂喜,立馬提拔王輔臣兒子王吉貞為太僕卿。

但是漢人終究是漢人,奴才終究是奴才,自以為得到皇上恩寵的王輔臣,受到了康熙忠臣莫洛的欺凌和排擠,不堪忍受,又經不起吳三桂拉攏,跟主子康熙分道揚鑣,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還是選擇了呼應吳三桂起兵反清。

兩年後,康熙十五年(1676年)王輔臣內外交困,再次向康熙投降。

康熙非常大度,不但沒有加罪王輔臣,還讓他當自己的平涼太守。

但是誰都知道,康熙不可能對王輔臣這樣一再出爾反爾的人產生信任,繼續任用只是為了安撫他手下的人,是權宜之計,一旦局勢穩定,肯定要痛下殺手。

王輔臣何等聰明之人,怎麼會不知道康熙爺的心思,他料定自己凶多吉少,於是就決定自盡以保全家人。

如果不自盡,自己也難逃一死,到時候還要株連九族,所以說,自殺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康熙當時命令圖海跟王輔臣一起鎮守漢中,所以王輔臣基本上失去自由,自殺都要躲避監視。

王輔臣為了掩人耳目,便假裝自己身患重病,奄奄一息,最後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讓衛兵用白紙噴水,一層一層敷在他鼻子上自殺。

臨時之前,他交代衛兵說:

我起身行伍,受朝廷大恩,富貴已極。前迫於眾人,為不義事,又不成,今雖反正,然朝廷蓄怒已深,豈肯饒我。大丈夫與其駢首於市曹,何如自死。然刀死、繩死、藥死,皆有痕跡,則將遺累經略,遺累督撫,遺累汝等。我籌之熟矣,待極醉,縶我手足,以紙蒙我面,冷水噗之立死,與病死無異,汝等以痰厥暴死為詞。

王輔臣的努力沒有白費,他自盡以後,僅僅是他的兒子受到革職處分,家人並沒有受到牽連,不枉了他的良苦用心。

王輔臣的死,不是他一個人的悲劇,而是清朝前期一代漢族精英的悲劇。他們被判大明投靠大清身不由己,即使忠心耿耿依舊是二等公民,在主人心目中猶如犬豕,還要倍加防範。

他們投降之後怎麼做都是錯,要麼忍辱偷生,要麼身首異處,反正沒有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