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歷史上真實的狄仁傑是什麼樣的?一生宦海沉浮,一生宦海沉浮的能臣

系列電視劇《神探狄仁傑》讓大唐這位名臣家喻戶曉,尤其是那一句:元芳,你怎麼看?簡直被玩壞了有木有。

歷史上是真的有狄仁傑這個人物,而且他也確實是一位正直清廉的能臣幹吏。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一生宦海沉浮,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年-679年),狄仁傑升任大理寺寺丞。原來的那些司法官們長年累月的積累了大量的案件,可是狄仁傑到任後,一年之內就把往年積累的大量無法探究真相破不了的案子全部審判結案,總共涉及了一萬七千人,卻沒有一個訴冤的,顯示出了狄仁傑超人的審判和斷案能力。這大概是後世編劇們把他寫成了東方福爾摩斯的原因吧。

除了斷案,狄仁傑是個很智慧的人,雖然剛直不阿,不畏權貴,但是卻不迂腐,情商很高。

很有名的一件事,武衛大將軍權善才砍伐了昭陵(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合葬墓)內的柏樹。滿朝文武大臣都知道,權善才絕對不是故意的,打擾先皇和先皇后的安寧,老百姓都知道那是有罪的。可是唐高宗非常憤怒,在朝堂山上說:權善才居然狗膽包天,膽敢砍伐我父母陵墓上的柏樹,驚擾二老的神靈,讓我落下不孝的罪名,我必須把他處死。皇帝震怒,滿朝文武大臣屏息屏氣,誰都不敢開口替權善才求情。

只有狄仁傑站了出來,認為權善才罪不至死,建議給予免職處分。周圍相好的大臣趕緊給狄仁傑使眼色,讓他不要說了,不要被皇帝遷怒。可是狄仁傑當做沒看見,繼續說道:我知道這說法,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難。可是我感覺這個說法不全對。對於夏桀、商紂這樣的暴君來說則難,可是對於堯、舜這樣賢明的君主來說則易。現在皇上就因為昭陵的柏樹被砍,就要殺掉一位當朝將軍。我如果阿諛奉承順從皇上的意思,妄殺大臣,千百年之後,後人們會如何評價您?不知道會不會把您歸類到桀紂一樣的昏君。我之所以堅持不殺權善才,是為了維護皇上您的名譽啊。狄仁傑這一番話,唐高宗聽懂了,這是把自己比作了堯舜了,如果自己非要做個暴君,損失的是自己的英名啊。唐高宗也冷靜了下來,於是也就順坡下驢停了狄仁傑的勸諫,不再殺權善才了。

沒過多久,狄仁傑就被任命為侍御史。王本是左司郎中,很得唐高宗寵信,經常違法亂紀胡作非為。可是大臣們都害怕他的權勢,不敢依法懲治他。狄仁傑就把王本的事彙報給了唐高宗,請求對王本依法制裁。唐高宗很喜歡王本,想要赦免他。狄仁傑就說到:英才少見,國家愛惜英才是正常的,可是像王本這樣的庸才很多啊,皇上何必因為一個庸才而置國法於不顧?如果皇上一定要罔顧國法,赦免王本,就請皇上先把我發配流放到邊疆吧,這樣就可以用來警告後世忠貞之臣,以我為前車之鑑吧。唐高宗聽完很無奈,不能寒了一眾忠臣的心啊,只能命令有司依法懲治王本。

當然,狄仁傑情商再高,也需要遇到一位明君,才能聽得懂狄仁傑的勸諫,遇到個昏君,不等狄仁傑說完,就直接下令把狄仁傑拉出去咔嚓了,縱使狄仁傑舌顫蓮花也沒個毛用啊。

狄仁傑雖然是個文官,但是卻是個優秀的統軍將領。狄仁傑曾經當過刺史,領兵抗擊契丹。

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696年三月—697年九月),契丹人佔領了冀州。武則天任命狄仁傑做魏州刺史。契丹人一聽前方是狄仁傑鎮守,直接不戰而退了。沒多長時間,武則天又任命狄仁傑做幽州都督。

聖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騷擾河北,入侵趙州、定州等地,劫掠百姓萬餘人。武則天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元帥,征討突厥,並許以便宜行事之權。突厥軍殺了所有的虜去的人,然後從五回道(在今河北易縣西)退回了漠北。狄仁傑率領十萬大軍,沒有追上,又退回了河北。武則天便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安撫大使,讓他安撫百姓。當時很多百姓戰時曾經被突厥脅從,在突厥退兵後擔心受到牽連,紛紛逃跑藏匿。狄仁傑就請求皇上赦免這些百姓們,讓他們安心回鄉生活,社會逐漸安定下來。

狄仁傑還很善於選拔人才。他一生大力舉薦了李楷固、桓彥範、張柬之、竇懷貞、姚崇、敬暉(跟《神探狄仁傑》中的虎敬暉沒關係)等,這些人後來官至公卿者很多。

狄仁傑還費盡心力的保護李氏皇族之人。當時武承嗣數次陷害太子李顯,都被狄仁傑破壞了。狄仁傑從不跟武則天講什麼大道理,都是從感情出發,用母子知情來撥動武則天內心那根作為母親的柔軟的弦。在狄仁傑等人的努力下,武則天恢復了李顯的儲君,鬆動了還政李唐的念頭,為後來李唐復國奠定了基礎。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恩寵冠絕當朝。那年九月,狄仁傑病逝,武則天廢朝三日,痛哭:朝堂空矣。追贈他為文昌右相,賜諡號文惠。後來唐中宗復位後,追贈狄仁傑為司空。唐睿宗繼位,追封狄仁傑為梁國公。看來李氏皇族沒有忘記狄閣老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