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蘇聯500多萬人被俘,為何還能逆轉擊敗德國?蘇聯有一招太絕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距離現在70多年了,戰爭、炮火對大家而言已經成為了陌生的詞彙。可是戰爭帶來的傷害卻無法隨著時間抹去,當時發動戰爭的國家有些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道歉獲得了世界人民的好感;有些國家卻不悔改,敗了許多好感。

蘇聯在二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歐洲戰場它成功地擋住了德國法西斯的進攻,反攻成功;在亞洲戰場,它的加入大大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當時蘇聯人民的齊心反抗法西斯展示了他們大無畏的精神,讓世界人民為他們動容。

說起戰爭,最讓人厭惡的有可能不是敵人,而是背叛祖國的叛徒。他們為了某些利益,出賣自己的國家,被人詬病。大家口中最常提到的叛徒就是汪精衛了,他勾結外國人來損害自己國家利益,即使死了也是一直都被釘在恥辱柱上。

可還有這麼一種人,他們的身份十分尷尬,既沒有投降也沒有抗戰 他們就是俘虜。戰俘和叛徒定義可不一樣,他們是被迫的。按照國際慣例對待戰俘一般都是不殺他們。在二戰中,爆發瞭如此多的戰爭自然會產生許多俘虜。

在二戰中,希特勒想要憑藉閃電戰的戰術迅速打敗對手,佔領其他國家。而且當時的德國,科技先進,軍隊戰鬥力強,武器裝備也領先於世界。並且當時的英法兩國,想要實行綏靖政策。所以在一開始,德國可謂戰無不勝,迅速佔領了許多國家。

當時,英法兩個國家想要將戰火東引,藉著德國的手把蘇聯滅了。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發現了他們的陰謀,再加上畏懼德國的強大,早早地和德國簽訂了《蘇德友好條約》。斯大林以為憑藉這一條約就可以牽制住德國,可現實則不然。

德國在歐洲西部戰無不勝,勝利的喜悅讓他們開始把矛頭對準早就瞄好的蘇聯,當時的一紙合約也就成了廢紙。戰爭一開始,因為斯大林沒有準備,打了個措手不及,蘇聯就節節敗退。一度打到了蘇聯的首都莫斯科,蘇聯岌岌可危。

一些士兵見此情景,預感到蘇聯不就就要戰敗投降,紛紛選擇成為了戰俘。甚至當時還有一些將軍成了叛徒,出賣了蘇聯。蘇聯的名將蘇拉索夫被俘後就叛變成為了叛徒,還做起了當蘇聯傀儡國的君主的美夢。當時被俘的人數已經達到了500多萬人。

蘇聯軍隊的領導人也意識到了這一嚴重情況,戰俘數量不斷增加就會使得軍隊軍心不穩,後期還有可能使軍隊兵力不夠。於是,他們開始想辦法。因此 蘇聯頒佈了一個新規定:如果士兵們被俘成為了俘虜,他們的家人會遭受連坐之罪,判處流放。

這項規定一頒佈,震懾了許多士兵。他們不再願意成為俘虜,在戰場上為了不被俘而變得異常勇猛。即使被俘之後他們考慮到自己的家人,也會選擇自殺堅定自己的立場。蘇聯軍隊戰鬥力逐漸增強,這才有了當時戰勝法西斯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