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為什麼孩子喜歡要家長抱?“愛抱抱”孩子的3個需求,家長要了解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溪覺得自家寶寶最近特別粘人,無論去哪裡都想要抱一抱。一般來說,走路走累的想要爸爸媽媽抱抱還能夠理解,但是有時候被小溪罵哭了,還是要向小溪索要抱抱,小溪對此更是不解。

其實,不只是小溪的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會向家長索要抱抱,無論需不需要。

家長的擔憂不無道理,若要解開這個疑惑,家長就得先了解孩子“要抱抱”背後的需求。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家長抱著?孩子的這

3個需求,家長要上心

1.依戀心理

很多孩子尋求家長的抱抱,有很大的原因是出於對父母的“依戀心理”,或者說,爸爸媽媽的抱抱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溫暖。

他把兩隻假猴子放在一個籠子裡,一隻是由鐵絲做成的,上面還掛有一個奶瓶;另一隻則是用柔軟的布料做成,上面什麼都沒有。然後,他把一隻小猴子也放進去

讓人想不到的是,孩子在肚子餓的時候會找那隻掛有奶瓶的猴子,但是,猴子吃飽了之後會選擇那隻沒有奶瓶的、柔軟的猴子。

並且,孩子對於父母總有一些特殊的辨認能力,比如說某種氣味,或者是聲音或者是安撫時候的動作力度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對家長依戀心理的一種表現。

2.安全感需求

孩子在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也會很頻繁地向家長索求抱抱,家長和孩子進行一些面板接觸的交流,能夠加強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與對家長的信任感。

當孩子感知到這樣的迴應時,孩子心缺失的安全感便會被“填滿”,孩子逐漸感到覺得溫暖、找到可以依靠的感覺。

3.引起家長關注

大部分孩子有時候尋求家的幫助,是為了自我滿足,以及受到尊重、關注的需求。

雖然說孩子索要抱抱有背後的需求,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抱抱家長都需要做出迴應。

當家長總是抱孩子,孩子可能會產生哪些壞習慣?

1.依賴性過強

家長若是不分情況,對於孩子的抱抱請求不加以區分,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性,什麼事情第一反應就是尋求家長的幫忙,而不是自己動手解決。

2.缺乏獨立性

有的孩子玩累了要家長抱,走累了也要家長抱,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孩子很容易養成一個依賴的習慣,不喜歡自己動手,總是依賴家長的幫忙,遇事也喜歡逃避。

當孩子犯錯了被家長懲罰,卻仍舊要求抱抱的時候,家長若是直接就滿足了孩子的需求,那麼這一頓教育算是白教了。

孩子哭不是因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哭,而是因為家長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不安全的意識。這種時候,家長不應該立即給予孩子抱抱,要告訴孩子犯錯的原因,過了一段時間再抱。

當孩子尋求抱抱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分清情況

不是孩子的每一個抱抱請求家長都要滿足,比如說孩子走累或者玩累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誡孩子自己休息好了自己走,以此教會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玩鬧的時間,同時也要注意儲存好自己的體力。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因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而尋求抱抱的時候,家長不一定非要用抱抱的方式安撫孩子,可以採用轉移孩子注意力的辦法。

比如說,講一些孩子平時感興趣的故事,或者是用一些孩子喜歡玩的玩具轉移孩子的視線。當孩子轉移注意力的時候,對於家長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小。

很多孩子尋求抱抱,大多是出於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長平日裡要多和孩子相處,從日常的小事中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關心。當孩子內心安全感很足的情況下,往往不會再一再地要求家長抱著。

孩子總喜歡家長抱著,雖然是孩子黏父母、喜歡父母的一種表現,但時間長了終歸還是不好的一種表現,特別是一些已經能夠實現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總是尋求家長的擁抱更是不利於獨立性的養成,家長要更加上心。

————————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