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樂毅,為燕國明君建功立業,撰《報燕惠王書》婉拒失察之王!

樂毅,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是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先期曾在趙國、魏國做過小官,後因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被拜燕

上將軍,並受封昌國君。

一。為燕國明君建功立業

當時的燕國剛被齊國打得慘敗,燕昭王執政後,一心要報仇,但他深知燕國是個小國,與齊國打仗肯定贏不了。於是燕昭王頒佈招賢令,廣招天下能人志士為燕國服務。

恰巧樂毅作為魏國使者到燕國送信,燕昭王聽說樂毅的才華過人,就以賓客的禮節接待他,與他促膝談心,虛心討教治國伐齊良策,燕昭王真誠的態度終於打動了樂毅的心,他欣然答應留下為燕國效力。

樂毅針對燕國弱小、齊國強大的實際情況,向燕昭王提出合縱伐齊的策略,燕昭王接受了這一提議,於是他們分別聯絡了與齊國有矛盾的趙、楚、韓、魏、燕五國,燕昭王動員了全國的兵力,任命樂毅擔任上將軍,趙惠文王甚至把相國大印都授給了樂毅。

初戰告捷的樂毅,安排參戰的各諸侯軍隊得勝歸朝,而他則率領燕軍乘勝追擊,直搗齊國都城臨淄,拿下臨淄後,把城中的珍寶財物以及宗廟祭祀的器物全部奪取過來,並把它們運到燕國去。燕昭王大喜,親自趕到濟水岸上用酒肉犒勞軍隊將士們,還把昌國封給了樂毅,封號叫昌國君。之後,他護送戰利品回國,命令樂毅繼續攻打齊國城池。

接受任務的樂毅留在齊國作戰了五年,總共攻下齊國城池七十多座,並都劃為郡縣歸屬燕國,只有莒和即墨沒有收服。

樂毅認為單憑武力是征服不了人心的,要鞏固已獲得的城池,應該想方設法聚合民心。所以他對莒城、即墨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而對已攻佔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以保護齊國的原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擬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這次討伐齊國的戰爭,使得燕國前所未有的強盛起來。

二。國王更替,臨陣換將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由太子樂資即位,稱為燕惠王。因為燕惠王當太子時就與樂毅有隔閡,這一情況被齊國的田單知道了,他因此對燕國施行了反間計,散佈謠言說:樂毅留著莒城、即墨兩座城池不攻下,是與新燕王有矛盾,想在齊國稱王不回燕國去了。

這下好了,燕惠王本來就已經懷疑樂毅,現在又受到齊國反間計的挑撥,就立即派騎劫代替樂毅擔任將領,並要召回樂毅。樂毅知道燕惠王換將是對他的不信任,召他回去肯定沒有好結果,所以乾脆投奔趙國去了。

趙國對樂毅十分尊重優待,為了藉此來震動威懾燕國、齊國,趙王把觀津這個地方封給了樂毅,封號叫望諸君。

三。齊國收失地,燕惠王后誨

換將後的燕軍,沒能識破田單設定的騙局,結果在即墨城下被齊國的軍隊打得大敗,齊軍乘勝追擊,一舉收復了原來丟失的齊國城池。

這下燕惠王后誨用騎劫換下樂毅了,但他又怨恨樂毅棄他而投奔趙國,還恐怕趙國乘機攻打燕國,於是就寫了封信讓人送給樂毅,大意是說:我將你從前線換下是聽信了奸臣之言,當然我更想讓你好好休息下,我們君臣商議下步如何行動的,沒想到你卻投奔趙國去了,將軍為自己做打算是可以的,但這樣做怎麼對得起先王對你的厚愛呢?

四。《報燕惠王書》婉拒燕惠王

為答覆燕惠王的來信,樂毅寫下了非常著名的《報燕惠王書》。這封信最巧妙之處,是運用鮮明的對比手法。它用很大篇幅回憶了先王對自己的充分信任,以及兩人非常坦誠的君臣關係;所有這些與燕惠王的猜忌多疑、刻薄寡恩形成強烈對比。沒有直接批評燕惠王的昏庸誤國,而是間接盛讚先王的用人不疑。即使在引用伍子胥的例子時,也是措辭得當的去褒獎闔閭、貶低夫差,從而深藏對惠王的批評之意於不言之中。

在信的最後,樂毅以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不絮其名”來表明心跡,希望惠王能體諒自己的一片苦心。全信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飽含樂毅對先王的一片赤誠和對惠王的一腔憤怒,抒發了他思想壓抑、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雖然充滿著憂憤之意,但充溢其間的是感人之情。

燕惠王看到樂毅的這封信後,深受感觸,後來他善待樂毅的兒子,封他為官,還同意樂毅往來於燕、趙兩國之間,燕、趙兩國也恢復了原來的良好關係,並共同封樂毅為客

卿。

五。《報燕惠王書》中悟出的為人處世之道

三國時的諸葛亮在臥龍崗時就自比管仲、樂毅,可見樂毅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特別是上面剛介紹的《報燕惠王書》,我們應該從中學到哪些為人處世的方法呢?

1。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受委屈、與人爭吵、不和等狀況時,應該學習樂毅的做法,收斂自己的怨氣、怒氣,而以謙和、包容的態度對待那些對我們不好或冤枉我們的人。

2。當生活中發生激烈矛盾時,我們應該做到理性與忍讓,決不能採用粗暴報復的方式,這才是正確的處人之道。

3。不管什麼原因,造成原來良好的關係破裂時,我們應該學會友好的分手,用以禮相待、諒解包容的心態去化解積怨,決不要惡語傷人,更不能洩私報仇,激化矛盾。

試想千年之前的古人樂毅,都能把紛繁複雜的事情處理得那麼好,處於現代文明時代的我們,還有什麼不能做到的呢?讓我們學習前人的可貴之處,去努力構造理想的和詣社會吧。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