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情之所向:數一數那些潮汕人在他鄉的美味鄉愁

說起鄉愁,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情懷。故鄉是安放遊子疲憊、憂傷,溫暖寂冷的地方,老一輩人落葉歸根的地方。潮汕地區是著名的僑鄉,上一輩人居多是漂洋過海,鄉愁多關乎故土;隨著祖國的強大和交通的便捷,這一輩潮汕遊子的鄉愁,除了親情,多和食物有關。食慾是最容易實現的慾望,而潮汕人所有的感情,又大都埋在食物裡面。

說什麼也離不開滷鵝

潮汕滷鵝歷史悠久且對潮汕人來講意義深厚,每逢佳節或是喜慶添丁,家家戶戶都會進行準備一隻健碩的獅頭鵝,調好自家滷水,花費幾小時精心滷製而成。個頭大的獅頭鵝也是潮汕拜老爺的供品,而潮汕地區還有比大小的賽鵝比賽,最大的鵝王當然是要敬獻給老爺,祈求“老爺保號”的,畢竟人間至味,神仙也愛。作為潮汕滷水的最高代表作,透過潮汕滷水滷製,有“世界鵝王”之稱的獅頭鵝在滷汁的浸潤下,從肉到骨頭再到滷水,每一部分都極有滋味。

生活在物資缺乏的年代,潮汕人的一日三餐是生活的最大問題,一道滷鵝在當時相當於是一種奢望,如今隨著時代變遷,物質條件越發豐盛,而潮菜也變得更加多元化,但對於潮汕人來說滷鵝就像是刻在基因中的味道,帶著家鄉和童年的回憶,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可甜可鹹的雙烹粽球

粽子在潮汕地區被稱為“粽球”,這種有著特定時節的節慶美食,在潮汕可是一年到頭都能吃得上。粽球口味繁多,南北各有不同:從餡料上看,北方多包小棗,南方則有五花肉、豆沙、蛋黃等多種餡料。因口味的不同,每至端午,也引發了南北鹹甜粽黨之爭,但在潮汕,幾乎不存在這種爭論。

早在百年前,一粽兩吃、鹹甜兼具的潮汕雙拼粽球就征服了眾多吃貨。鹹甜雙拼,乍一聽令人十分抗拒,嘗一口則難以割捨:叉燒肉、蝦米、鹹蛋黃、香菇、白果、豆沙、桔餅……餡料恨不得比糯米多,一口下去,既有叉燒肉的鹹香,也有豆沙的清甜,加上桔餅的芳香,風味多變的口感好吃到人都沒了。這是潮汕人記憶中的獨特味道。

乾溼皆可的炒粿條

炒粿條在潮汕人的心中的地位如同港式幹炒牛河一樣,是去到餐廳必點選單之一。潮汕地區的炒粿條,用的一定是粿條而不是河粉。潮汕粿條的製作原料和方法與河粉相似,也是用米漿製成。最大的差別在於粿條的米漿佔有比重比河粉大,儘量將其他粉的比重控制在最低,絕大部分是米漿。粿條比河粉更為窄厚,無光澤且呈不透明乳白色,口感更飽滿,米香味更突出。

炒粿條是潮汕地道街頭小吃,在19世紀潮汕下南洋時期,炒粿條在新馬泰被髮揚光大,成為當地代表美食之一。在新加坡和香港,有些人依照閩南語的讀音將“粿條”音譯成“貴刁”。現在,炒粿條在東南亞地區也開始自成一派,更登上了米其林餐廳的必吃榜,足以見得它的受歡迎程度。

簡單方便的牛肉丸

潮汕手打牛肉丸脆爽緊實,咬開肉丸會發出滋滋的聲音,啵唧一下肉汁橫流,油脂滿嘴生香。堅持傳統制法,讓每一顆牛肉丸都有自由奔放的靈魂。作為牛肉丸的孿生兄弟,潮汕手打牛筋丸的口感更為脆爽!在純牛肉漿中新增牛油、牛筋反覆捶打,使得肉漿中帶粒粒牛筋,香氣比牛肉丸更讓人上頭~口感吃起來更彈牙~

在潮汕,“丸”與“圓”同音,所以在潮汕人的習俗裡,一碗丸子湯也寓意著“團團圓圓”。比起其他不容易在海外吃上的美食,每逢佳節,為自己煮一碗牛肉丸湯,為遠在他鄉的潮汕人給予了莫大溫暖:人在他鄉,仍舊能回味家鄉味道。

中秋限定的朥餅

朥餅,也稱潮式月餅,以香甜、脆軟、餡醇皮香而聞名。朥餅的精髓在於“朥”,也是特有風味所在。從餡料、餅皮製作,到烘烤全過程,都離不開“朥”。選用本地豬提前熬製豬油,經自然冷卻、凝固,褪去火氣,用來製作朥餅正合適。新鮮出爐的朥餅香味四溢,色澤鮮豔,特別的製作工藝,使餅皮綻放出多層而細密的層次,一酥一軟搭配出來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

吃朥餅,配工夫茶,這是潮州人中秋節的固定搭配。而遠在他鄉的潮人,每逢中秋佳節也會想辦法吃上一口凝聚著濃濃鄉情的朥餅,對他們來說,朥餅不僅是一種應節餅食,更是連結海內外親情的紐帶。

故鄉的美食,是親情的思念;故鄉的美食,是鄉愁的解藥。臨近中秋,想家就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