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來口糟辣椒,我就能吃出這家豆腐魚和我家鄉的區別!

*《沸騰吧火鍋》第二季

貴州駐京辦貴州大廈低調但不失尊貴地佇立在和平西橋附近。

相比駐紮在二環內的其他省駐京辦來說,它的位置和存在都特立獨行了不少。作為初代網紅,這裡歷經了“打卡全北京駐京辦美食”和“駐京辦不再正宗”等一系列自媒體創造的話題。一波又一波的人來這裡吃飯,褒獎和批評勢均力敵,這裡卻似乎絲毫不在意,按自己的性子不緊不慢地繼續著。

*作者供圖

選單上,你依舊可以看見粵菜、魯菜、川菜夾雜在花溪牛肉粉和酸菜炒湯圓這些經典貴州菜中間,這裡也依舊是全北京為數不多,可以吃到烏江豆腐魚火鍋的貴州菜餐廳。

“豆腐魚我們這裡分兩種,酸湯的和麻辣的,你要吃哪種?”服務員的諮詢反倒把我們問愣了。

*作者供圖

“酸湯的豆腐魚,不就是酸湯魚了麼?”朋友的困惑清晰可見。

“豆腐魚吃的就是我們烏江的魚和我們烏江的豆腐,我們酸湯是番茄自己發酵的,通常點的人比較多”,在服務員的解釋下,我們意識到原來烏江豆腐魚還可以如此解釋。“來份傳統的吧,我想試試跟烏江本地有什麼區別!” 朋友是去過烏江的貴陽人,她這次算是帶著“有色眼鏡”來貴州大廈吃飯的。

傳統烏江豆腐魚火鍋

*《沸騰吧火鍋》第二季

不一會兒,一個鐵桶被拎到了餐桌旁:“這條魚2斤多一點,你們先看一下!”活蹦亂跳的無鱗雙須魚在筒裡緩慢扭動,我們也不知道該看啥。想起《沸騰吧火鍋》第二季裡的內容,多嘴問了一句:這是什麼魚?

*作者供圖

“烏江魚啊!”服務員說。好吧。

看樣子應該是鯰魚,正宗的烏江豆腐魚可以用鮰魚、鯰魚等各種江魚製作。貴州擁有世界不多見的喀斯特地貌,巨大的江岸落差,一方面創造了異常優美的自然景緻,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優秀的江鮮口感 ——它們成天在湍急的河流裡穿梭,肉質緊實不失肥膩。

*《沸騰吧火鍋》第二季

當然我們面前的這條大機率來自於京深海鮮市場,而不是遠在貴州的烏江。確認了魚,沒過多久烏江豆腐魚火鍋就上桌了。

鮮紅的湯上鋪了一層翠綠的蔥段,鯰魚被花刀切成一截截方便取食又不失造型的曲線,豆腐隱藏在湯裡,涮火鍋的配菜我們點了青筍和金針菇。在瓦斯爐小火的促力下,豆腐魚開始沸騰,複雜的鮮辣香氣瀰漫在我們這張不大的桌子上方。

*作者供圖

“你先吃魚,豆腐一開始不好吃”,朋友老練地叮囑。

魚肉的質地細膩,土腥味幾乎完全沒有,雖說是“麻辣”,即便完全不吃辣的人也可以欣然接受。香氣裡,你可以清晰地辨別出豆瓣醬和糟辣椒的滋味,那複雜而不羈的放肆感讓人沉醉。

*作者供圖

“Hmm,豆腐不對”,朋友拎著勺子說。“這一看就是北京豆腐,一煮即化。烏江那邊的豆腐不一樣,久煮不爛的,而且是真好吃!我好像出了那裡就再沒吃到過類似的了。”

烏江是一個很典型的旅遊小鎮,沿著國道開進鎮裡,幾乎家家戶戶招牌上寫的都是“烏江河魚”、“烏江河魚王”。味道差不多,做的都是遊客生意,畢竟很少有人來烏江工作,這裡除了本地居民,就是觀賞烏江大峽谷的遊人。

*《沸騰吧火鍋》第二季

好吃的餐廳也有,按朋友的說法就是:看客流,做交流。

“你就先看哪家人多,人多的肯定不會差;然後問吃得津津有味的那些人:你們是經常來吃麼?相信我,這兩步是你在鄉村吃飯的唯一絕招,那種地方,大眾點評沒有用的!”

而甄別烏江一家好吃的豆腐魚,除了魚這個品質不會差的天然資源,看的就是店老闆對於辣和豆腐的理解。

*《沸騰吧火鍋》第二季

糟辣椒、餈粑辣椒和豆瓣醬是創造原味豆腐魚滋味的靈魂。貴州是中國最早食辣的省份,在《中國食辣史》(戳)這本書裡記載過:川渝等其他地區吃辣的習慣,最早都是從貴州傳過去的,而貴州人吃辣的原因也簡單,本地不產鹽,人需要更刺激的滋味讓自己攝入更多碳水,以及部分補充身體所缺失的鈉元素。

糟辣椒是新鮮辣椒剁碎後加鹽醃製的,出壇後有一股濃郁的鹹酸;餈粑辣椒是幹辣椒泡水後切碎,擁有與新鮮辣椒不同的芬芳;豆瓣醬則吃的是大豆蛋白髮酵後的複合氨基酸鮮味。一家優秀的烏江豆腐魚餐廳,做出的豆腐魚能夠最大程度保留每種辣獨特的個性,同時發揮複合後的組合價值。

*《沸騰吧火鍋》第二季

而且糟辣椒和餈粑辣椒必須店家自己做 —— 只有自己做,才能透過秘製香料和獨特配比,在人從眾的豆腐魚餐廳裡取得口味勝利。

然後是豆腐。這裡最早的豆腐是用家家戶戶都有的酸漿水點的,所以又叫酸漿豆腐或酸湯豆腐。這樣的豆腐吃上去口感有微微的酸香,但不是壞的滋味,用朋友的話就是“非常獨特”,但很顯然駐京辦的並不是。

*《沸騰吧火鍋》第二季

酸漿豆腐有一個問題,就是稀疏多孔的質地雖然可以吸飽湯汁讓滋味非常上頭,但煮時間長了就散了。

為了可以讓豆腐更耐煮,烏江本地一些餐廳開始用石膏豆腐。這種豆腐的特點就是質地綿密厚實,幾乎無孔,久煮不爛。在今天的烏江,不同的店家會使用不同的豆腐,作為食客,只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喜好的即可。

*《沸騰吧火鍋》第二季

我問坐在對面的這個貴陽人,平日是否會來貴州大廈吃飯。

“還是會的,上次我在這裡的選單裡竟然發現了糟辣椒炒竹筍,感覺回到了家裡樓下的小店。唯一的問題就是太!貴!了!不過,哎,錢包敵不過嘴巴。”

家鄉風味的酸菜炒牛肉絲

*作者供圖

食物是我們對自己身份的認知密碼,無論走到哪裡,在異鄉呆了多少年,嘴巴仍會掛念從小到大熟悉的味道。

這大概也解釋了人們對駐京辦的痴迷——雖然在北京生活了幾十年,但當我想家,想吃糟辣椒炒飯、烏江豆腐魚、花溪牛肉粉…我還是可以擁有這麼一個地方,滿足對家滋味的所有思念。即便它並不完全一樣,即便它可能身價翻倍。

*《沸騰吧火鍋》第二季

不過家的滋味,本就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不是麼?

作者:梅姍姍

排版:風味君

頭圖:《沸騰吧火鍋》第二季

圖片部分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