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肥鄉砍邊燒餅,半個多世紀的傳承……!

作為一枚吃貨,肥軒軒總覺得,食物的美妙味感太值得玩味。主食是人們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從遠古時代賴以充飢的自然穀物,到如今人們餐桌上豐盛的、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總有異彩紛呈,變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現在你的面前。

砍邊燒餅作為主食的一種,在肥鄉人的生活中有著重要地位。越是珍饈,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常無奇,砍邊燒餅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砍邊燒餅外形似圓,像極了一輪圓月,其寓意是團團圓圓。新年伊始,肥軒軒來到砍邊燒餅傳承人的店鋪,一探這口口相傳的美味。

砍邊燒餅鋪的主人,是孫國強和張志花夫婦,孫國強是砍邊燒餅的第四代傳承人。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其外祖父桑書章從師肥鄉名廚董銀貴,董銀貴的師傅曾是宮廷御廚,專門從事麵點製作。他用了數年光陰,研究學習了砍邊燒餅的製作。桑書章師從董銀貴堅持學習了幾年,技術不斷長進。

砍邊燒餅的製作,看起來很簡單,但其中卻蘊含了麵食的精華和傳統手藝的傳承原因所在。斜斜的陽光灑下來,溫柔地鋪滿面板。張志花用手輕輕地揉搓著麵糰,美味的秘密也就蘊含其中了。看著她臉上的樸實笑容,不禁感慨,美味就是這樣,經過靈巧的雙手,在接續傳承中,不斷豐富著人們的味蕾;時間也是這樣,從勞作的雙手滑過,從人們的臉龐掠過,從一爐又一爐的燒餅中經過,最終匯聚成對於這種美味的深刻記憶。

砍邊燒餅在肥鄉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形美、味美、精良、獨特。其一大特點就是純手工傳統灶烘烤,這樣烤出後燒餅有地道的麥香味。砍邊,則圖案美、入口脆;加入芝麻,則滿口香、回味長。唯有匠心獨具才能做出舌尖上的好味道,砍邊燒餅之所以美味獨特,在於“料要地道、面要揉到、火候老到、做出味道”的祖訓。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傳承,秉承工匠精神,砍邊燒餅得以發揚廣大,成為過往食客口中的一道珍饈。

傳統工藝中,從麵糰到專門用於發酵的老缸,火爐火候,都需要嚴格地把控,這都離不開那經歷了無數風霜的老手。唯有執著的堅守,才會有傳承半個世紀的燒餅。

門口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買燒餅的顧客在外面排起了長隊。直到今日,燒餅仍然是人們餐桌上主食的最佳選擇之一。只有耐心烘焙,才能烤出心中的味道;唯有匠心獨具,才能留存我們舌尖上的記憶。

肥軒軒小時候,放學後總喜歡等在砍邊燒餅小店的門口,要等很長時間,才會有屬於自己的新鮮的燒餅出爐。從那時起,這道美味便印在自己的心底,也成為我們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歲月的妝容也許會改變,但肥軒軒心裡的美食卻未曾有過動搖。

為了響應國家政策,砍邊燒餅也由原先的煤炭鍋爐烘烤改為今天的天然氣烤爐。儘管烘烤的器具已變,但只要那份感情和那份手藝還在,砍邊燒餅就不會改變其獨有的味道。

時間在更迭,技藝在傳承。砍邊燒餅承載了幾代肥鄉人的記憶,也見證了美食的不斷傳承和發揚光大,希望這燒餅能伴隨時光一起,陪伴我們走過一年又一年。希望我們的後輩也能品嚐到地道的砍邊燒餅,體會屬於肥鄉人舌尖上的獨特體驗。

走在鋼筋混凝、車水馬龍的城市裡,很多人記憶中都會有那麼一種感情,一種對故鄉的懷念。如果可以,請你常回到這裡看看,一起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品著砍邊燒餅的獨有香味,訴說著我們關於這座城的共同記憶。歡迎文末留言,分享你的記憶……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愛上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