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奇蘭、瑞香、金牡丹,太香的巖茶品種,體現不了巖韻?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前段寫過預測,肉桂“一家獨大”的地位,或將成為過去式。

但也有收到這樣的老茶客反饋。

任何巖茶品種都取代不了水仙、肉桂的地位。

給出的分析理由是,巖茶的小品種普遍太香,不能體現巖韻。

呃,又又又又是一個因為太香,從而輕視小品種的老茶客。

說真的,這太冤了。

在專業審評裡,香氣佔總比分的比例不低,基本能佔到30%左右。

評審專家,不會無緣無故因為一款巖茶太香,從而將它淘汰。

對巖茶來說,香氣足不是錯。

巖骨花香,香清甘活這8個硬指標,足以證明茶香是好巖茶的一張底牌,不可或缺。

《2》

一、正巖茶是喝韻,不喝香?

許多茶客談及巖茶,著重一個韻字。

飲茶評價的口頭禪,也很經典。

“小品種普遍太香,像我們這樣的老饕要喝韻。”

寥寥數語,就將香氣與巖韻擺在了對立面。

彷彿兩者之間,此消彼長。

太香的茶,做不到巖韻足。

巖韻足的茶,滋味感強,茶香沒那麼張揚。

但,這麼想是錯的!

口口聲聲說喝巖茶要喝“韻”,的確能顯得更資深,更懂行。

不過,大家也別忽略這個前提。

茶葉的韻味,不能脫離茶香、茶味,獨立存在。

巖茶好茶的風采,集香、味、韻於一體,相輔相成。

正巖茶的香氣,大多清幽沉穩,茶香沉入水底,芳香落水,水中含香。

啜茶入口,又香又滑。

待茶湯落喉,回味之間,縷縷香氛在口腔、喉嚨之間流轉。

像正巖老叢、頂級坑澗肉桂等,喝完幾杯茶,能夠回味良久。

生津持久、回甘持久、清涼感持久、口腔內部的留香時間也很持久!

最後這點,可以視作巖茶的“香韻”。

雖然,香韻這個詞,文縐縐的,平時大家在喝茶時提到的次數偏少。

但換一個說法,茶友們對此肯定不會陌生——正巖茶的香氣特色。

靈魂以肉身為載體。

巖韻以香氣、滋味為載體。

失了載體,好茶的靈魂又該何處安放?

《3》

二、和肉桂水仙相比,小品種不夠高階?

早些年茶圈江湖內,興起過一個熱議。

即,喝茶鄙視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茶桌上的鄙視鏈,從來沒有消失過。

巖茶圈內,小品種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就處於鄙視鏈的末端。

在茶桌上,公開分享自己喜歡喝金牡丹、瑞香、黃觀音一類的品種茶。

容易招來輕視,被說成不懂茶。

許多立場不堅定的茶客,為了急切表達自己是個行家裡手,彰顯喝茶的優越感,會選擇和小品種茶割席。

在這些茶客眼中,喝小品種代表著不體面,喝肉桂和老叢才能有面子,能體現自己懂巖茶。

去年在外面喝茶,遇到有人說,自己只喝足火肉桂和水仙,其餘品種茶一喝到嘴裡,就能嚐出沒韻!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於是給了他一道考驗。

找了一款工藝不錯,市面上少見的足火瑞香,泡給他喝。

那泡瑞香,有幾分類似蜜桃的香型,茶味厚度也不遜色。

將那杯足火瑞香遞給他之前,言語上稍微給了暗示,說這泡茶的果香不錯。

果不其然,對方立馬將它猜成是果香肉桂,說這是馬頭巖一帶的肉桂,能值三千一斤的那種。

後來,得知這是瑞香,差點讓他傻了眼。

說到底,片面化因為茶名,從而輕視品種茶。

到頭來,不知得錯過多少好茶。

還是那句話,不同品種的巖茶,紛繁複雜,個性百態。

它們之間,僅是品種特色差距,分不出高低好壞!

《4》

三、小品種茶,很難體現出巖韻?

實事求是來看,巖韻的有無,關鍵在山場。

山場位置正,風化巖碎屑滋養豐富。

天然優越的自然條件下,產出來的巖茶不可能沒有巖韻。

不論肉桂水仙,還是其餘品種茶,一概如此。

舉一個最經典的例子,105黃觀音。

黃觀音這個品種,最大的特色是香!

透天香,香透天。

作為培育品種,它的母本和父本在茶香方面,都有建樹。

作為黃旦(別名黃金桂)和鐵觀音茶樹的後代,它的花香特別抓人,香氣高揚。

但很多茶客對黃觀音的印象,普遍一般。

聽過最直白的一句話是,“這種走香的品種茶能賣1000塊一斤就不錯了!”

此言差矣,還是得看山場和工藝。

市面上的黃觀音,正巖少,外山多,才導致這樣的誤解。

非巖區(茶山離景區遠,四周沒有典型風化巖標誌)產出來的黃觀音,的確存在這樣的缺陷,茶味不夠醇,香氣雖高揚,但花香聞著偏“粗”,不夠細膩優雅。

但換成正巖的黃觀音,情況立馬不同。

湯水更稠滑,茶香更清幽,落水香更馥郁,連花香也一改高揚沖人的風格,變得清新雅緻起來。

有機會喝過正巖黃觀音,或者正巖品種茶的人,不難看清真相。

《5》

四、小品種茶,沒有文化底蘊?

巖茶圈內,小品種茶承受了許多白眼。

除了被人詬病太香、不能體現巖韻、茶味沒風骨外。

連文化底蘊方面也做起文章。

稍加整理,那套說辭的核心要義,無非是覺得小品種沒有歷史背景,完全是人為培育,沒有文化內涵……

講真,這樣的偏見,更是沒有意義。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

早30年前,如今大火的肉桂,也有過冷遇期。

武夷山本地做茶歷史這麼久,往前數1000年,水仙、肉桂、大紅袍連個影子還沒浮現。

眼下搬出文化底蘊一說,對小品種茶產生排外心理,無疑太幼稚。

此一時,彼一時。

將一切交給時間,自能迎刃而解!

《6》

存在即合理。

大觀世界裡,哪怕微小如草芥,也有存在價值。

更何況巖茶裡的小品種?

比起水仙、肉桂等,小品種有許多不可忽視的意義。

它們彌補巖茶在高香品種的缺陷,讓巖茶風味更多姿百態;

以早生種居多的新品種,便於錯峰製茶;

小品種自帶的特色花香、果香等,拓展了巖茶香氣的可能性;

在拼配方面,小品種茶也有優勢。

對茶農來說,種小品種茶,意味著可攻可守。

進一步,以獨立單品出現,讓茶客感受巖茶的品種魅力。

退一步,還可以迴歸到拼配大紅袍的原料,不愁派不上用場!

更多關於煮茶的知識

正巖茶、半巖茶、巖區茶,都是什麼意思?這些巖茶秘辛聽過嗎?

喝巖茶茶醉?喝巖茶翻江倒海?喝巖茶滿口煙味?村姑陳給你支支招

武夷巖茶的巖韻,是那種高火巖茶焙焦的味道嗎?

過去的巖茶都叫大紅袍,現在的巖茶都叫肉桂?

巖茶課堂,會返青的武夷巖茶,就是工藝不好嗎?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