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袁枚的經商天賦如何?為何他的一首詩能讓百姓對他感到不離不棄呢?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當讀到袁枚的這首詩時,不禁感嘆,果然還是文人有水平,短短几個字就把自己的兒時放牛和捕蟬經歷立體的呈現出來。

袁枚不僅僅是詩人那麼簡單,他的經商天賦拿到現在也肯定會成為一位成功的商人。

仕途不順的袁枚在父親去世之際決定辭官,雖然政績不錯,但是與官場還是合不來,不願同流合汙,急流勇退或許是最明智的選擇。百姓們不捨這位廉潔奉公的縣令,在袁枚離任沐陽之時,百姓夾道相送,在七十三歲,袁枚應邀回到沐陽做客,有好些百姓在離沐陽還有三十里地的地方迎接袁枚,袁枚也留下了《重到沐陽圖記》的短文。

33歲到南京定居,利用自己的俸祿買下了隨園,這個荒廢已久的園林,在袁枚的悉心打理下,再一次煥發了活力,此時的袁枚也展現出了自己的商業頭腦,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不建圍牆,任由文人墨客遊覽觀光。

隨園的門簾上寫著袁枚的親筆題詞,“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更加打響了隨園的名氣。

在這樣的宣傳下,春暖花開之際,佳節來臨之時,大量的遊客紛紛踏足隨園,賞花聚會遊玩,袁枚也會邀請好友來園內聚餐,作為美食家的袁枚順勢推出了自己的私房菜選單《隨園食單》。

袁枚本身口味刁鑽,愛好美食,所以他的廚師的水平也很高超,拿到現在來說,怎麼也得是高階廚師的級別。

隨園的御用廚師王小余,做菜技藝高超,而且很有個性,曾在酒樓打工,別的酒樓出高價聘請,他都不予,然而袁枚吃過他的豆腐後驚為天人,幾乎每日都會去吃他做的豆腐,與王小余經常探討廚藝,一來二去兩人成為知己,王小余後來也在隨園幹了十年,直到被乾隆皇帝挖走,但是過了幾年,王小余還是主動辭別乾隆回到隨園。

在王小余死後,袁枚寫了《廚者王小余記》來懷念這位知己。

隨園的飯菜因為兩個人的共同努力,加上廚藝高超,味道鮮美,在隨園吃飯,逐漸成為文人墨客之間的一種潮流,。

作為弄潮兒的袁枚不光餐飲生意做得好,還推出了自己的著作,好多慕名而來的人,在吃過飯菜以後,會順便帶幾本書回家,僅憑這兩項,袁枚就已經賺的盆滿缽滿。

雖然袁枚討厭官場,但是他並不排斥官員到自己的園子吃飯,甚至還會熱情之至的歡迎,畢竟來到這裡的官員消費水平肯定會高於普通的文人,而且這筆錢還好賺。

無論是過壽的壽文,還是碑文,亦或是開業慶祝詞,只要錢到位,袁枚總會來者不拒,這要是放在現在來說就是沒有下限了吧。

袁枚的錢財來得輕鬆自在,而他的錢財大部分都用在了購買書籍上,藏書40萬卷是什麼概念,堪比皇家翰林院的藏書,並且袁枚卻不敝帚自珍,晚年把稀有的藏書都貢獻給了朝廷,不至於隨他埋沒。

袁枚在當時做的最惹爭議的事情還是招收了五十多位女徒弟,雖然袁枚不是招收女徒弟的首人,但其不論貧富的做法還是很令人敬佩。

同性戀在咱們現在看來正逐漸被接受,就如張國榮和唐鶴德之間的感情,但是在古代也只有這位被稱為“通天老狐”的袁枚才敢直接講出來。

雖在世人眼裡,袁枚離經叛道,但是袁枚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孝子,一直恪守“父母在,不遠遊”的格言,直到為母親三年守孝完畢,年近七十的袁枚開始了遊歷山水的旅行。

在古代七十歲已經屬於高齡了,袁枚縱情山水之間,不顧跋山涉水的疲勞與舟車勞頓,要知道古代的交通可不怎麼便利,不想咱們現在,想去哪開車或者高鐵,再遠點就是飛機,袁枚六十九歲那年,正月出門,直到年底才回家,可見其瘋狂。

都說愛一行幹一行,袁枚愛好美食,推出的食物備受推崇,愛好品茶,每遊覽一處總會品嚐當地的茶葉,留下了很多茶詩,就如描寫福建茶農種茶的那首《試茶》

閩人種茶當種田,輕車而載盈萬千。

我來竟入茶世界,意頗狎視心逌然。

道人作色誇茶好,瓷壺袖出彈丸小。

一杯啜盡一杯添,笑殺飲人如飲鳥。

一直以來,袁枚都不喜歡武夷茶,一直對此茶有偏見,直到自己到了武夷山,親眼看到真正的武夷茶,深入瞭解之後,被武夷茶深深的迷住,在《隨園食單》中,袁枚就描述過武夷茶從採茶到炒茶,再到泡製所用的茶具以及用水的詳細描述。

袁枚在八十二歲高齡的時候逝世,也算是壽終正寢了,這位隨園老人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在古代能有這麼瀟灑的人實在是少數。

縱觀袁枚一生,少時才學聞名遐邇,年輕時仕途不順,審時度勢,脫離官場下海,經營的隨園也成為了南京的一個標誌,招收徒弟開堂授課,寄情山水,遊戲人間可謂是人生贏家的真實寫照。

因為收錢而給人寫墓誌銘和傳記,袁枚的所做作為在當時還受到了很多名人的白眼和擠兌,和他同時期的清朝史學家章學誠曾斥責袁枚:“斯乃人首畜鳴,人可戮而書可焚矣”。

咱們都熟悉的宰相劉羅鍋劉墉大人,在江寧任職知府期間,曾一度想要將袁枚趕出南京城,說袁枚有傷風化,沒有文人的風骨,作為名人不檢點。

然而袁枚都不在意,依舊逍遙快活,注書寫文,他沒有陶淵明遠離紛擾駐足桃花源與世隔絕,也沒有李白的憤世嫉俗,雖寄情山水仍嚮往迴歸官場。

看透人世間的虛偽與浮名,厭倦了紛擾複雜的人情世事,袁枚最後留下絕命詩:倘見玉皇先跪奏,他生永不落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