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歷史上的果郡王允禮是什麼樣的人?他跟甄嬛傳裡的甄嬛有什麼關係?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影視甄嬛傳中在鬥倒年羹堯與華妃後,甄嬛也因為宛宛類卿心灰意冷,自願選擇出宮修行。但是在宮外,卻得了果郡王允禮的照顧,兩人生出感情。不料後發生事故,甄嬛回宮,兩人就此天各一方。最後允禮為了保護她的周全,選擇自盡,雖然這部劇拍得確實是好。但還是有所偏離史實的,比如說果郡王,他在歷史上可跟熹貴妃沒有啥私情。

愛新覺羅·胤禮(後避諱雍正改名允禮),生於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時生(1697年3月24日),母親是純裕勤妃陳氏。其母漢族家庭出身,家族地位不算高,在康熙去世前也只是一個嬪。胤禮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個兒子,也是康熙所有皇帝中難得有較好下場的一個,說到這事就不得不說說九子奪嫡。

康熙序齒的兒子有二十四個,其中有九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因此稱之為九子奪嫡。這參與的九個分別是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他們之間的爭奪十分慘烈,勾心鬥角比之後宮只有更狠,而勝出的是四阿哥胤禛。他登基成為雍正皇帝后,對九子奪嫡時期的幾個敵人都進行了清算,尤其是八爺黨。

此外其他兄弟也多多少少受到了牽連,允禮卻沒事,因為奪嫡時期他的年紀並不大,沒參與奪嫡之爭。康熙很重視皇子們的教育,要求自己的兒子必須學習滿漢文書法,熟悉經書。同時還要求他們精於騎射,允禮從小也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生在皇家,性子卻比較豁達適體。諸位哥哥在奪嫡的時候,他縱情山水,不參與其中。

喜歡書法、詩詞、遊學,與當時在文壇、詩壇上頗有威望的人多有交往。至於政治,作為皇室成員,自然是無法避免的。雍正登基後,召出了自己這少數倖存者之一的十七弟,給他派遣了職務。從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開始,允禮成為果郡王,正式進入朝堂。他的職務辦得還是比較好的,雍正對於這個弟弟也還算比較信任,數次給予優待。

時不時的給些賞賜,雍正二年(1724年)又下令,果郡王著照親王給與俸銀俸米。也就是說,他名義上雖是郡王,實際上待遇是按親王來的。到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初五日成為親王后,更是兼任正黃旗蒙古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鑲藍旗漢軍都統和鑲藍旗蒙古都統四職。縱觀雍正一朝,允禮都比較得寵,影視劇中描寫賜死更是不存在。

他活得比雍正還久,但生在皇家,終究難以躲過猜忌。乾隆元年九月二十日,新上任的皇帝說:“莊親王、果親王便殿賜坐時俱行拜禮,朕心深為不安……皆聖祖仁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於朕為叔。行輩甚尊,豈可常行拜禮於朕前乎……”於是,他給十六叔允祿、十七叔允禮免了叩拜之禮。

皇帝的話,其實聽聽就好,那是信不得的。可允禮信了,大抵是他以為自己是皇帝的叔叔,有著這一層血緣關係會有所不同。而且皇帝的父親不也信任自己,他不懂一朝皇帝一朝臣,乾隆不是雍正。第二年,乾隆與張廷玉討論西北的軍務,允禮姍姍來遲。抵達之後竟然沒和皇帝打招呼,直接坐在了椅子上,或許他是想著此前的免禮。

不料乾隆卻生氣了,當場怒斥允禮無人臣之禮,將他罵了一頓。第二天,羞愧的允禮只好以體弱多病為由辭職,乾隆很乾脆的同意了。不僅如此,還免去他的親王待遇,皇帝的猜忌成了他的心病。回家後允禮抑鬱成疾,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日(1738年3月21日)去世,享年42歲。

在死前,他哭著跟妻子說,一些都是因禮數,我不應當因疾廢禮。還是太天真了,皇帝警告的話可以聽,誇讚的話最好還是信一半謹慎一半。後來因著允禮沒有兒子,他的爵位需要人繼承,乾隆便將自己幼弟弘曕過繼給允禮。值得注意的是,弘曕卻並非是熹貴妃的兒子,而是謙嬪劉氏的兒子,還是由莊親王等人推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