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家居

【陝州地坑院】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陝州地坑院

3月29日,按原計劃是去遊覽三門峽,受旅館人員推薦,我們先去遊覽陝州地坑院。

陝州地坑院位於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北營村,距三門峽市區11公里。作為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樣式,據說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築,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

乍說地坑民居,竊以為陝塬多高嶺大壑,人民於低深處建造窯洞,如此則不以為奇。但直接考察坑院之後,才知事實與想象大相徑庭。

當然,所謂坑院在“地平線下”是不準確的。應該說在“地平面下”。這種建築是先在地上往下掘坑,再由四面坑壁平行掘洞,即成房屋。所以從地面上看,只有坑口,不見村莊。在坑內種樹,樹往上生長突出地面,所以又有“只見樹木,不見村莊”的說法。

據說,在我國曆史上四千多年前的軒轅黃帝時期,陝塬的先民們已經掘地為穴而居。陝塬,即是現在的洛陽往西的三門峽、靈寶、潼關一帶,再往西就是“陝西”了“。《詩經/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  “陶”即挖掘的意思,“挖啊挖啊,挖出來我們的房子”。

由於地坑院本身在地平面以下,所以,它的第一好處是避風,即使外部狂風怒號,院裡也是安然平靜。第二好處是堅固,房頂成拱形,不易崩塌。第三好處是地氣充足,保溫保溼。第四好處不大受地面上氣溫影響,冬暖夏涼。由於每個地坑院在其四周砌有防馬牆,地坑院也安全,還可以防盜。

如果從人類進化史上的穴居活動角度考察,陝州地坑院更是一種人類進步演化的古老遺留。

古老的陝塬人民就這樣生活著,繁衍後代,創造了一方獨特的民俗文化。

有人對福建客家人土樓做過研究,發現土樓的建築風格與陝州地坑院一脈相承。不同的是,土樓建在地平面上,這是因為南方潮溫,地下多水,故不能像陝州地坑院掘地為坑,掘坑為房。土樓事實上成了北方民族南遷的活化石。

題詩一首,以紀此遊。詩曰:

陝塬民俗特,掘地以為房。

幽潛避風雨,冬暖復夏涼。

牆圍春秋樹,壺納日月光。

群居多情愫,方物亦琳琅。

南國衍土樓,傳播到遐方。

文化在史冊,穴居源流長。

2021-03-29  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