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唐朝酒文化的西域元素:漢武帝休養生息,輕薄賦,西域何時到我家

詩經有云“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曹操又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大唐詩仙李白更是無酒不歡,無酒不作詩。

酒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扮演著尤為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婚喪嫁娶升官發財,還是攻城略地上陣殺敵,酒都是不可少的。

要是追溯其源頭那可能要到猿人時期,要探討種類恐怕也無法窮盡。接下來我們主要探討唐朝酒文化的西域元素。

西域何時到我“家”

1.源於兩漢

漢初休養生息,輕徭薄賦,到漢武帝即位時西漢儼然成為一個擁有超強實力的帝國,此時匈奴還是在邊疆頻頻生事,漢武帝劉徹派張騫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打擊匈奴,不料被匈奴扣押十年之久,覆命之後又

二次出使西域。

可以說張騫為漢族和西域各各族的融合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張騫被稱為“

鑿空

”,他是第一個打通中原通往西域之路的人。

漢武帝時是對西域的經營時期

,到了漢宣帝時就是對匈奴的

收穫時期

,公元前59年,宣帝命鄭吉為都護,都護西域各國。王莽建立新朝,為了彰顯“大國氣概”與匈奴戰事又起,北邊自宣帝以來不見戰事,至此戰爭又起,北方為之虛空,與西域的聯絡也隨之中斷了。

東漢建立,收復西域又提上日程,公元73年班超率領百人團出使西域,孤軍奮戰堅守到公元94年打敗大月氏,至此

西域五十多國歸附漢朝

2.融於盛唐

西域各國親近匈奴是不得已而為之,匈奴是遊牧民族文化發展程度低,所以匈奴統治一個地區唯一的方法就是殘酷的壓榨,而殘酷的壓榨對西域的經濟文化發展沒有任何幫助。

中原則不同,中原是華夏民族文化發源地,到唐代已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文化發展水平吊打遊牧民族幾個來回。唐太宗在西域設定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設定羈縻州府政策後,中原政策逐步在西域貫徹,州府長官由地方官吏擔任,從屬於都護府,充分

尊重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這是歷代管理少數民族政策的典範,也由歷代所繼承。

李唐的西域味道

唐朝是我國古代物質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因此也讓釀酒行業得到空前的發展,這也是基於唐朝的政治經濟發展基礎之上。唐朝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富足,有充足的業餘時間去“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因為經濟發展又有充足的糧食儲備去釀酒加之當時的飲酒之風盛行,更加

推動了唐朝的釀酒產業鏈。

在唐文化和西域文化融合的過程中,酒文化的融合是非常值得一提的部分。

1.葡萄美酒夜光杯

《史記 大宛列傳》載“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從漢武帝時起西域種植葡萄可以釀酒,

葡萄酒已為中原人所熟知

。到了唐代更有很多詩句可以表明中原飲葡萄酒已很平常的一件事了。

苜蓿隨天馬,葡萄逐漢臣,當今外國懼,不敢覓和親。(王維《送劉司直赴安西》)

君王按劍望邊色,旄頭已落胡天空,匈奴繫頸數應盡,明年應入蒲桃宮。(李白《送族弟綰從軍安西》)

葡萄酒熟恣行樂,紅豔青旗朱粉樓。(元稹《西涼 吾聞昔日西涼州》)

唐朝設定安西都護府都護西域,兩首詩都與安西有關也都提到了葡萄,元稹邊塞詩人也以飲葡萄酒為一樂事,可見西域盛產葡萄在唐代也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早在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就帶回了葡萄的種植方法。

葡萄成為我們征服西域的代表性標誌

。唐朝時期太宗、玄宗都喜歡喝葡萄酒,在很多資料記載中皇帝的賞賜往往帶有葡萄酒部分。武則天也提倡飲酒,女子飲酒豪氣不輸男子。楊貴妃也是一個飲酒達人,玄宗說貴妃酒醉之態像未醒的海棠花。

中國飲酒之風盛行也是葡萄酒能夠普及中原的重要因素。

2.胡姬壚頭勸君酒

有酒有詩使唐朝子民恣意快活,這樣閒適的生活怎麼能少了美女。中亞西亞的慄特族是唐朝貿易的重要使者,他們往來中西方,帶來大量胡人女子,姬是為美麗的胡人女子,胡姬是作為歌女舞女獻給帝國皇帝的,胡姬各個多才多藝,能歌善舞,

同時也將胡姬販賣到各個酒肆當中,歌舞助興

“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細雨春風花落時,揮鞭直就胡姬飲”、“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從這些詩當中可以看出,胡姬在當時的酒肆中已經成為一個獨特的標誌了。可以想象在唐代的任何一個酒肆中,貌美如花的的胡姬在眼前,左手是美酒,右手是詩書,人生如此真是快哉快哉,如果能穿越的話一定要去盛唐看一看。

3.異哉三勒見圖經

三勒漿

為古代佳釀,早在唐代就作為貢品,直至元代仍是。

在去年的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當中,裡面有一個店小二提到最近有波斯上貢得上好的三勒漿酒,怪不得此部劇一經播出備受好評,細節做的太到位了。

其詩有序曰:唐代宗大曆年間幸太學,以三勒漿賜諸生,此後不復見於世。

亦有詩云:異哉三勒見圖經,只解有靈能愈疾。

在唐朝之前,三勒只是作為一種藥用植物煎水服用。至唐朝,來中國的波斯人 帶來了三勒漿酒的釀造技術,波斯人將這三種植物和在一起釀成的三勒漿酒,既解暑祛瘟,又健脾消食,

融合了藥用功效的三勒漿酒成為當時京城中的名酒。

酒不僅能滿足人的飲食需求,還能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從而使得專制社會中多了一處自在之所。

酒文化裡的西域元素是當時社會的縮影,受制於社會各個方面,並影響社會的政治經濟的發展。

盛唐的飲酒之風

在唐之前生產力還沒有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唐代商品經濟發展,

在酒文化發展的背後是經濟的高度發展,為酒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故而引進了果品酒類,豐富了唐代的酒品種類。很多研究表明唐代世風日下,但這背後同時也表明了唐代社會平穩,經濟繁榮。

1.全民愛喝

因為統治者的支援,唐代的飲酒之風盛行,就是開始我們提到的,皇帝會賞賜酒給有功之人,貴妃皇帝都愛飲酒,上行下效,帶動著整個盛唐的飲酒之風。

如果沒有西域水果酒的融入,大唐的酒文化就會少了一種味道。

追根到底,周圍少數民族最終的歸宿就是融入到華夏大民族當中,

而華夏民族歷史的宿命就是多民族大統一

。這是為什麼呢?

2.有渠道喝

中原民族文化的高度發展,經過兩千年的打磨、沉澱與昇華,中原民族衍生出一套

完美的制度體系

。中央三省六部制,地方州府縣制,這套制度始於始皇帝嬴政,到唐帝國已經有了千年的歷史。

這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證了中原巨大的國家機器有效的運轉,再到唐朝經營西域的羈縻州府,中原完美的管理制度是

少數民族融入的前提

中原商品經濟的發展,絲綢之路、茶馬互市展現出強大且有生機經濟發展前景,中原的絲綢、陶瓷,少數民族的瓜果、牛馬,二者取長補短,互利共贏的商業貿易是將少數民族吸納來的安定劑。

可以確切地說,經濟上的往來是我們能夠長久交往的基石,如果沒有中原經濟拉動,周邊少數民族是沒有辦法在經濟上有所發展的。

3.有實力喝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軍事實力以及收復邊疆的期望,漢代到文景皇帝時經濟發展已遠超前代,但是匈奴還是頻頻滋擾,到漢武帝時從中央到地方開始貫徹打擊匈奴政策,打敗了匈奴其他的少數民族自然而然的就加入到中原大家族當中了。

到新莽朝代時我們與少數民族斷了聯絡,最大一點原因就是中原實力下降,而邊疆許久未起戰事,匈奴得以休養生息,軍事實力強大可以與中原勢均力敵。

總結

總而言之,因為中原文化、政治、經濟以及軍事實力的全方位發展才促成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民族往來頻繁,加之大唐的包容性,使得唐文化中出現民族特徵就不足為奇了

。唐朝兼收幷蓄融合東西方文化,使得唐朝文化別具一番風味,也讓大唐盛世以瑰麗的姿態烙印在中華歷史長卷當中。發展是一種連鎖反應,有了這些因素加持使得唐朝的酒文化得以發展,大唐盛世,雋永的唐詩,飄香的酒肆,曼妙的胡姬。

因為各種原因,果品酒引入後只在小範圍流通,葡萄酒和三勒漿酒在當時仍屬於稀有酒品,甚至為官僚貴族所獨有,平民百姓是不可能經常喝到這種酒,但是

果品酒仍然豐富了唐朝的宴享,豐盈了唐朝酒品種類,促進了唐朝酒文化的發展。大唐給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帶來了質的飛躍,,而西域也以它不易察覺的細膩給李唐盛世譜寫了新的篇章。

文獻參考:

1.司馬遷著:《史記》

2.《唐朝酒文化與民族融合》

3.《唐詩與西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