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元朝兩都之戰中為什麼會發生兩都之戰?兩都之戰對元朝有什麼影響?

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疆域遼闊,但統治時間卻不過百餘年。

元朝作為一個由

部落文明崛起的帝國

,因為汗位傳承的不穩定性,內部圍繞最高權力的鬥爭始終不斷,甚至釀成大規模的內戰。當年的忽必烈、阿里不哥爭位戰一打就是四年,元武宗與其弟仁宗約定兄終弟及、叔侄相傳,最終仁宗卻沒有遵守。

直至後來的

兩都之戰

,依然是元朝統治集團為爭奪最高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

兩都之戰,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

元大都和元上都

兩大政治集團的皇位爭奪戰,兩者在地方行省各有支持者,導致全國大部分省份都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

最後的結局是,兵力、正統地位都佔優的上都,卻沒能戰勝大都。大都方面的艱難取勝,導致了蒙古貴族的大分裂,社會影響極為深遠。

一、戰爭緣起皇位之爭

1323年8月,元英宗在南坡之變中被殺。

晉王也孫帖木兒

乘亂被擁立繼承帝位,誅殺南坡之變的主謀鐵失等人,改元泰定,是為泰定帝。

泰定帝將參與叛亂的從犯減輕處罰,流放邊地。

泰定帝

不正,

一直不能撇清與逆黨的關係。後來文宗指責泰定帝潛通陰謀,冒幹寶位,是有一定理由的。

皇權的轉移必然帶來統治集團利益與權勢的重新分配。

隨著泰定帝即位,晉王藩府屬官相繼進入最高統治集團,將武宗、仁宗時代的大臣相繼排擠出朝廷,失去權勢的大臣懷念武宗,並對遭逐武宗後人生起同情之感。

這些大臣

試圖擁立武宗之後為帝

,因武宗長子和世避難在阿爾泰山西邊,太過遙遠,於是被遷到建康居住的次子懷王圖帖睦爾成為他們圍繞的重點。

奪權活動一直在暗中進行,任速哥、速速等武宗一系重要人物,秘密聯絡握有兵權的僉樞密院事燕帖木兒等人,並獲得燕帖木兒的支援。

1328年7月,

泰定帝在上都病逝

8月4日 ,燕帖木兒與其他武宗支持者在大都起事,隨後調集諸衛親軍防守居庸關、古北口等長城關隘,並派遣明裡董阿等人前往江陵迎回懷王圖帖睦爾。

9月13日,

懷王圖帖睦爾在燕帖木兒等人擁戴下即位稱帝

,是為文宗。

上都倒剌沙集團隨後由宗王、大臣推奉泰定帝的

太子阿剌吉八即位

,是為天順帝。

天無二日,兩個集團開始各憑武力和影響力,爭奪皇位。

二、佔優卻輸掉的一場爭位戰

兩都之戰中,

上都佔盡優勢

,大都只能勉強維持。

1軍力方面

。上都方面擁有隨駕怯薛、諸衛大軍,得到遼東諸王、湘寧王八剌失裡、趙王馬紮兒罕以及陝西行省和行臺支援,兵力頗為雄盛。

大都方面則只是以燕帖木兒所掌的左衛親軍、欽察、阿速諸衛為基礎,利用“總環衛”而臨時拼湊、徵集的軍隊。

2人和方面

。上都天順帝阿剌吉八在泰定帝在位時即被立為太子,擁有五年皇太子履歷,在當時具有合法繼承人身份。而文宗是起兵奪位,

被多數人視為叛逆

可是事實就是,上都在這種兵強馬壯、身份佔優的情形下,

卻慘遭敗績

。經過兩個多月的交鋒,大都方面取得勝利。

8月21日,上都方面分兵四路南下。準備同時攻擊居庸關、古北口和遷民鎮,湘王率領一路軍與陝西軍隊配合,進攻紫荊關。不難看出,上都擬以優勢兵力的包抄之勢迅速奪取大都,也顯示出他們對大都兵力的不以為然。

大都軍事統帥燕鐵木兒熟諳兵法,一邊加強長城關口防禦力量,一邊採取

運動戰各個擊破

戰法,運用迅速轉移奔襲的方式,以整個拳頭分襲五指的絕對優勢,逐一消滅來攻的各路軍隊。

大都方面脫脫木兒先打敗失剌所率軍隊,燕帖木兒率軍越過居庸關,擊退王禪軍隊。

9月份,燕帖木兒弟撒敦率前鋒大敗上都軍隊,擒駙馬孛羅帖木兒等各衛將士不可勝計,將上都殘部逐出古北口。

大都方面脫脫木兒被上都方面遼東軍擊敗,通州失守,

大都受到威脅

,燕帖木兒與其子唐其勢從古北口率師南救,擊退遼東軍。

10月份,上都方面攻破山西紫荊關,進逼大都南城。燕帖木兒率師防守,於盧溝橋邊大敗上都軍隊。

10月下旬,隨著上都遼東軍的再次大敗,上都各路軍隊潰敗,大都部分兵力趁虛圍攻上都。倒剌沙等人被迫奉皇帝玉璽出降,

天順帝阿剌吉八不知所終

隨後,上都以左丞相倒剌沙為首的一系列大員被處死,子孫流放邊遠地區。其他上都官員免於治罪。

至此,

兩都之戰宣告結束

三、勝負自有因

1軍備對比上,掌握中原富庶之地的大都明顯優於置身草原經濟區的上都。

當時元朝的統治重心已從草原轉移到中原地區,

大都方面得到中原行省河南、湖廣,以及東南部江西等省的支援,物資供應和兵力補充極為充足。

這些行省除派兵增援大都外,還製造兵器、調戍兵前往京畿地區,直到戰爭結束前江浙軍隊還在源源不斷開往北方。

上都地處北方大草原的南緣,與中原腹地相隔過於遙遠,並且還處於草原經濟向農耕經濟轉化階段,

經濟基礎較為薄弱

,很難維持長期征戰所需的物質供應。

雖然得到遼東、雲南、四川、陝西等省的支援,但卻鞭長莫及,與支援自己的行省因路途過遠,調動和徵發兵力困難,

人力和物力補充效率極低

2民心爭取上,大都燕帖木兒集團力壓上都倒剌沙集團。

起事後,

大都方面燕帖木兒立即改組機構

,採取措施安定人心,加強大都警備,又佯稱周王、懷王軍隊已到京郊,安撫民心。派人迎接懷王圖帖睦爾入都,推戴懷王為帝,號令天下。

同時,

大力否定泰定帝及其繼承者天順帝的合法性

,指責泰定帝參與謀殺元英宗,宣傳文宗即位的正統性。

所以,儘管上都集團天順帝是從上任皇帝手中接手政權,名分上本應具有一定優勢,但卻因其核心是倒剌沙為代表的色目集團,並沒有得到更多人的支援。

3軍心爭奪上,大都對上都軍進行分化瓦解。

上都隨駕諸軍多曾護衛過武宗、仁宗,元代實行屯田制,其家屬多滯留於京畿屯田地區,對親人的掛念

造成上都軍心不穩

大都方面招攬隨駕諸軍

,對來歸者予以獎賞,委以重任。一部分軍隊在首領的帶領下歸附到大都方面,切實起到瓦解上都軍心的作用。

4、統帥才能上,燕帖木兒的謀略和軍事才能完勝上都各大將領。

燕帖木兒鎮邊多年

,又在朝中擔任軍政要職,具有豐富的實際作戰經驗。大都起事後,立即調兵守禦關要,製造兵器,犒勞軍士。除了加強長城沿線防守外,還調集湖廣、河南軍隊以防止陝西、四川方面進攻。

燕鐵木兒作為軍事統帥,運籌帷幄、身先士卒,親領大軍奔襲敵陣,屢屢重創上都軍悍將。

上都方面卻貪大求全,實行全面進攻,幾路同時出擊,

實際沒有統一指揮

,猶如一盤散沙。雖然進攻頑強的陝西軍隊給大都方面造成相當威脅,但遲緩的行軍速度,與上都軍隊的缺乏配合,造成未能形成前後夾攻之勢。

屬的上都軍力優勢兵力被分散

,失去速戰速決的時機。最終給燕帖木兒親統大軍,來去如風,縱橫四方,殺得上都軍一敗塗地。

四、影響國運的戰爭

1戰爭削弱蒙古貴族的統治力量。

上都方面參戰者核心部分是由蒙古、色目成員組成的,戰爭指揮者也多出自這一集團。戰爭失敗使一批追隨上都方面的蒙古諸王、貴族被消滅,其子孫也被流放到邊遠地區,

晉王一系勢力退出政治舞臺

2回回人勢力受到打擊,其政治、經濟勢力大大削弱。

上都集團左丞相倒剌沙、知樞密院事撒的迷失都是回回人。倒剌沙集團的失敗,給回回人帶來了多方位的打擊,不但政治特權被取消,回回人戶與民均當差役,而且經濟特權也逐漸喪失。

元朝對回回人政治、經濟特權的種種限制

,客觀上加快了回回人與當地居民的融合。

3戰爭造成百姓疾苦。

戰爭所過之地,大批人口流亡,比例幾乎達到十室九空。兩都之戰使社會矛盾激化,元朝統治危機不斷加深。

五、小結

兩都之戰雖然只是

蒙古、色目上層貴族集團之間的一場內爭

,但各行省因為擁立物件不同而加入戰團,以致大半個中國被拖進內訌的旋渦。戰爭導致元朝

帝位的轉移

,也直接影響到元朝後期社會矛盾的發展和變化。

兩都之戰,不但使元朝統治支柱之一的回回人被逐出統治集團核心,使本已脆弱的元朝統治基礎再被削弱。而且還使元朝財力消耗殆盡。

其後,元朝想盡辦法,卻一直無法解決統治集團的內鬥。社會動盪持續不斷,各地小股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最後終於釀成全國性的元末農民戰爭。

兩都之戰,直接把元朝的統治推向了

覆亡的深淵。

參考文獻:

《元史》

《道園學古錄》

《元史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