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山西】龍山石窟十大造像,這些石窟的造像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山西龍山石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元代(公元1271~1368年)道教石窟群。石窟主要開鑿於元太宗六年(1234年),大道人宋德芳主持營造,宋德芳號披雲子,丘處機弟子。 石窟共9窟,分別為虛皇龕、三清龕、臥如龕、三大法師龕、玄真龕、披雲子龕、七真龕、三皇龕、辯道龕。 我國石窟造像多為佛教題材,此窟甚異,內容全為道府諸神和立門列祖,截至目前所知,尚屬海內孤例,亦可稱之為元代道教雕像的代表作。

第一窟名虛皇龕,太虛之神稱為虛皇,實為虛皇老子的化身,意為人間有皇帝,仙界應該有虛皇。

主尊兩旁各雕有侍者像十尊,腳下流雲纏繞,頭上刻有光環,似為道府諸神作朝拜儀式。

主尊兩旁各雕有侍者像十尊,腳下流雲纏繞,頭上刻有光環,似為道府諸神作朝拜儀式。

第二窟叫三清龕,是龍山諸窟之最大者,中為玉清元始天尊,左為上清靈寶天尊,右為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主尊左右為坐姿真人與站立侍者像。

主尊左右為坐姿真人與站立侍者像。

第三窟為臥如龕,正面雕一長方形高臺,臺上側身臥像一尊,應是全真道人修煉仙丹時彷彿教涅盤而雕的模擬像。

第四窟為三天大法師龕,雕刻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及其子張衡、孫張魯之像。各像髮髻凸起,衣飾流暢,侍者身材修長,側身微曲。

第五窟為玄真龕,內雕石像三尊,主像結跏而坐,侍者立於兩側蓮臺之上,衣飾、手法及造像風格與第四窟同。

第六窟為披雲子龕,正中為龍山石窟開鑿人披雲子塑像,圖為1920年照片,塑像頭部尚在

披雲子龕1925年塑像,頭部已丟失。

第七窟為七真龕,又名玄門列祖洞,窟門左右雕有兩位護法天王

第七窟為七真龕,又名玄門列祖洞,窟門左右雕有兩位護法天王

第七窟為七真龕,又名玄門列祖洞,內室雕王重陽七大弟子像,對應“全真七子”。雕像分三面排列,正面三尊,兩側各二,並有侍者像。正面中間為丘處機像。

第七窟為七真龕,又名玄門列祖洞,內室雕王重陽七大弟子像,對應“全真七子”。雕像分三面排列,正面三尊,兩側各二,並有侍者像。

第七窟為七真龕,又名玄門列祖洞,內室雕王重陽七大弟子像,對應“全真七子”。雕像分三面排列,正面三尊,兩側各二,並有侍者像。

第八窟為三皇龕,始建於明代,坐北朝南,弧角方形,三面臺座,三皇指神農、伏羲、黃帝,塑像均為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