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投壺是一種遊戲,但在特定時候也會被賦予特殊的含義,投壺是什麼?

投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投壺是一種遊戲,但它在特定時候也會被賦予特殊的含義。

春秋戰國是中國諸侯爭霸,神仙打架的時期,當時的中原霸主晉國國都就發生了一起跟投壺有關的事件。

齊景公出訪晉國,酒酣耳熱之時,有人提議兩國國君晉昭公和齊景公進行投壺遊戲。

晉昭公先投,投壺前祝願說——我們有酒像淮河水一樣多,我們有肉像水中高地一樣豐富。我們晉君投中了,晉國可以做中原統帥。

晉國君主這種明擺著將遊戲政治化的把戲,當然瞞不了齊景公。當時的齊國已經處理了內部紛亂,日益強大,對晉國的挑釁和威脅,齊景公自然不願意甘於被動挨打。

輪到齊景公投壺時,齊景公拿過投箭,也祝願說——我有酒像澠水一樣多,我有肉像山嶺一樣豐富,我若投了這支箭,就代替晉君而強盛。

語畢一投而中。

晉昭公的威脅不僅沒有達到目的,反而被齊景公生生將了一軍。這讓稱王稱霸慣了的晉昭公很不爽,而且他深深感受到了齊國的威脅和齊景公的遠大抱負。

為了將潛在的威脅消滅於萌芽狀態,不久,晉國派出軍隊兵臨城下,對齊國進行了威懾性攻擊。

自知實力尚不足以和晉國抗爭的齊景公,雖然萬分不願意,但也只能好漢不吃眼前虧,主動示好,暫時收斂鋒芒。

捱了當頭一擊的齊景公,意識到以晉國的強盛,單憑一己之力,難以與之抗衡。於是他決定拉個盟友,就是南方的楚國。

為了和楚國修好,共同制衡中原霸主晉國,齊景公派出了使者晏子。

晏子是齊國的三朝元老,輔佐了齊靈公、齊莊公和齊景公。

晏子雖然身材矮小,但滿腹經綸,思維敏捷,尤其擅長隨機應變、能言巧辯。

楚靈王是楚共王的次子,是春秋時代有名的窮奢極欲的昏暴之君。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就來自於他。

楚靈王也是一個有稱霸野心的君主,他最信奉的就是強權。面對齊國的使者,他決定先來個下馬威。

在楚靈王的授意下,晏子進宮門時,楚國人關閉宮中大門,僅開啟旁邊的小門讓晏子進。想以此羞辱晏子。

晏子看著小門對楚國人說:“你給我開的是狗門,你認為我這是要到狗國去嗎?如果你認為我要去的是狗國,那麼我就從此門而入,如果不是,請開啟中門。”

負責迎接晏子的楚國官員,聽了晏子的話,只好訕訕地喝令大開中門。晏子淡淡一笑,大搖大擺地從中門走了進去。

楚靈王看到晏子後,傲慢地問:齊國是沒人了嗎?晏子知道楚靈王是嘲笑他。但他假作不知,認真地對楚靈王說齊國地方很大,人也很多,可以連袂成陰,揮汗成雨。

楚靈王自以為得計,嘲諷地說:“既然人很多,怎麼派你來我們楚國出使呢?”

面對楚靈王明目張膽的挑釁,晏子不動聲色地回擊:我們齊國派使者是看人下菜碟的。有才能的使者去好的國家,我是最差勁的,所以就來到了楚國。

楚靈王原本要揶揄晏子和齊國,但沒想到被伶牙俐齒的晏子幾句話就懟了回來。他有苦說不出,只好打斷胳膊袖子裡揣。

連續兩次挑釁,連續失敗兩次的楚靈王不甘失敗。又在設宴招待晏子時,讓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進來。

楚靈王故意問綁著的是什麼人?官吏回答說是個強盜,齊國人。楚靈王不懷好意地問晏子:“齊國人都善於做強盜嗎?”

對於楚國這種拙劣演技和地域歧視,晏子也沒客氣,以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典故,又反將了楚靈王一軍。

這就是著名的戰國時期的小故事——晏子使楚。

晏子作為一國使臣,其貌不揚,身材矮小,卻能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將楚國國君和官員懟得啞口無言,取得了外交的決定性勝利。

晏子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僅僅是因為她口齒伶俐,能言善辯嗎?這個問題我們先放一邊,再看看清朝著名的外交大臣李鴻章的外交經歷。

李鴻章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詡,處理過許多重大的外交事件。李鴻章是中國近代爭議最大的人物之一,有說他忍辱負重的,有說他居心叵測的。

經李鴻章之手,清政府和西方列強簽訂了許多不平等等條約,有的割地賠款,有的開放港口,無一不是損害國家利益,喪失國家主權。

幾千年前齊國的使臣晏子能夠寸步不讓,維護自己和國家利益;為什麼大學士李鴻章卻喪權辱國、步步退讓?

是李鴻章學藝不精,不如晏子學識淵博,口齒伶俐,目光銳利嗎?

非也。有故事為證:

話說有一次,李鴻章即將調任直隸總督。湖廣總督一職由其大哥李瀚章接任。

李家雙喜臨門,幕僚在黃鶴樓設宴,請李瀚章、李鴻章兩兄弟吃飯。一則為李鴻章踐行,二則為李翰章接風。

開宴在即,誰該坐上席?幕僚們為此爭論不休。一派認為李翰章是長兄,理應上座;另一派認為李鴻章是大學士,而且直隸總督比湖廣總督的位置重要,所以李鴻章應該坐上座。

面對幕僚的爭論,大哥李瀚章沉默不語,將難題甩給弟弟李鴻章。此時的李鴻章發揮了他善於破解僵局,思維縝密,邏輯清楚的特長。

他問幕僚:你們今天請客是公事還是私事?

幕僚齊聲回覆——為直隸總督踐行,為湖廣總督接風,當然是公事。

李鴻章淡淡一笑說,既然是公事,那我是大學士,理應上座。

假裝欣賞樓外風景的大哥李瀚章一聽,扭頭看了李鴻章一眼,面帶不悅之色。

李鴻章瞭解大哥的脾氣,知道大哥不會甘心屈於自己之下,接下來恐怕就要上演拂袖而去的戲碼。

李鴻章不動聲色地繼續說道:“論公事論我坐上首應該的,因為這是朝廷制度。但從私事而論,讓大哥做下首不合適。你們看這樣好不好?明天你們再擺一桌,咱們只論私誼,到時候讓大哥坐上座,我在下首作陪如何?”

眾人一聽,對李鴻章的巧妙安排,無不拍手叫絕。大哥李瀚章也轉怒為喜,面色和緩地欣然坐在了下首。

這是發生在李鴻章身上的一個小故事,

由此可見,李鴻章化解危局和能言巧辯的能力,跟晏子相比,難分伯仲。

外交官的個人素質和能力對他們的外交成果有影響,但是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並不是個人能力,而是背後的國家實力。

外交是

沒有硝煙的

戰爭

,外交官的底氣,

自國家的實力

晏子的成功和李鴻章的失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背後不同的國家實力。

晏子的背後是國力日益強大的齊國,所以楚國才不敢輕易小覷;李鴻章即便思維縝密、巧舌如簧、能力超群,可他背後是日益衰敗、沒落的清王朝,所以自然難逃失敗的結局。

想了解更多精彩,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