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非要撕毀歐洲條約,挑戰蘇聯而不是死磕英國?

二戰的程序中,歐洲戰場上,戰火紛飛。戰爭剛開始時,鬥爭最為激烈的兩個國家,就是英德兩個國家。你來我往,整個歐洲除了中立國之外,剩下的便是英國,這個昔日的“

大英帝國

”,此刻正在接受戰火的考驗。但是當歐洲的戰火燒到一半的時候,為什麼德國非要撕毀條約,挑戰蘇聯而不死磕英國呢?本文帶領大家一起探索一番。

一、英國的經濟實力強於德國

眾所周知,工業革命的始發地是從英國開始,並且以此帶動整個歐洲的發展。工業革命給英國帶來最大的好處便是,開通了世界性的貿易。同時這讓英國在世界的航海中,船流不斷。隨處可以見到英國的貿易公司。綿長的海岸線上,英國的商船隨處可見。同時還伴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並因此還獲得了“

日不落帝國

”的稱號,讓英國在整個歐洲屹立不倒。

強大的經濟作為後盾,這就使得英國在各個方便都可以很穩定地發展。尤其是軍事方面,在武器裝備等軍事裝備面前,英國也是做足了準備,畢竟所有的貿易都是從海上獲取,英國的皇家海軍,在世界上可以稱之為最強。這在後來的一戰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現。這個英國最古老的海軍,後來在海上為英國爭奪海上霸權,為英國的經濟也做足了貢獻,足見皇家海軍的強大。

反觀德國,在二戰的過程中,不論是從工業方面還是經濟實力這塊,雖然都是略高於英國。可是德國在沒有發動戰爭之前,一直都是身居內陸。面對英國這個最早完成工業革命,以及遍佈全球的殖民地國家,根本不是德國所能比擬的。

二、英吉利海峽一個天然的屏障

英吉利海峽,對於英國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天然的對外堡壘,進可攻退可守。不管是海軍還是空軍,都可以作為強大的後援。即使是在二戰最緊張的時候,英國的海軍和空軍,都展示了非凡的戰鬥力。

由於英國一直依賴於海軍的保護進行海上貿易,英國的經濟來源也是對外貿易的結果。所以英國開闢新航路後,就大力發展海軍。然而德國作為一個內陸國,即使是擁有海軍的實力,但是如果想要達到英國這種軍事實力,還是有很多路要走的。畢竟造船也是需要時間的。

就拿二戰來說,原本德國高層預計製造的戰艦,一直到戰爭開始都沒有造出來。

但是英國那邊,皇家的海軍,依然佇立在那裡。英吉利海峽,德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還有就是英吉利海峽的風浪,海軍實力的差距,讓德國海軍在二戰中,雖然也有些勝利,但是終究還是沒能打得過英國。

三、英德雙方的戰鬥比拼

德國在對英國可作戰的飛機總共有2000多架,轟炸機和戰鬥機在數量上平分秋色。然而,英國有著當時先進的雷達技術,而德國卻沒有這個技術,就相當於在天上飛著,德軍飛機大都暴露在了英國軍方的視野當中。此外,雖然英國可作戰的飛機只有700多架,但是英國工業革命之後,成熟的飛機制造工業,可以十分迅速地將飛機進行維修和補充,而這一點是德軍無法比擬的。

在後來德軍對英國的首都倫敦進行了轟炸,緊隨其後,英國也對德國柏林進行了報復。在雙方持續很久的,不僅是海軍還是空軍的大比拼上面,雙方都沒有佔到好處,以至於德國領導層制定的“

海獅計劃

”被無限期擱淺。所以說,德軍面對這個難啃的骨頭,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之後,只能轉而向東,然而東面便是剛剛和自己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蘇聯。

四、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

其實德國高層的心中非常清楚,如果繼續再對英國進行軍事進攻,想必德國恐怕就要滅亡。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嘗試一下向東發展呢?

雖然蘇德剛剛簽訂協議,但是戰爭面前,那只是一張紙而已。很快蘇德戰爭,就這樣莫名地爆發了。還在被矇在鼓裡的蘇聯人,則陷入了徹底蒙圈狀態,以至於在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蘇聯軍隊損失慘重。

或許在戰爭初期,嚐到甜頭的德軍,便大規模地向蘇聯進軍。以至於出現了一句“

三個月消滅蘇聯

”的口號,可見其猖狂程度。

總結

或許就是因為英國這塊骨頭太過於難啃,想著先解決德國的大後方蘇聯,然後調轉過來對付英國。可惜這個想法不錯,只不過最終德軍還是被阻擋在了西伯利亞當中。雖然在對蘇的戰爭中,取得了不少的勝利,但是西伯利亞的一場大雪,讓德軍重新上演了拿破崙的悲劇。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閒來讀點史

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