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後翼棄兵》劇評:誰不想要順風順水的人生呢

起因是今早在某個讀書交流群裡,同好發了介面文化關於《後翼棄兵》劇評,提到當下非常火的“大女主劇”概念,我截了一段戴錦華老師針對國產“大女主劇”的迴應,說《後翼棄兵》某種程度是男性爽文的翻轉,女性角色普遍存在“花木蘭式”的困境。

然後有群友分享《後翼棄兵》的英文原作,繼續安利這部製作精良的好劇,參與到有關“真假大女主”的討論中,她認為不是“偽大女主”,貝絲在成長過程中的確有許多“貴人”相助,其中不乏男人,但劇中對她超越性別特徵的成長(無關性別)的描述還是有很多,貝絲真正的蛻變和成長還是靠她自己。這位朋友認為《後翼棄兵》超出了男女性別本身,講述了一個人,一個天才“自我解放”的故事。

其實這段時間我也在自我反思,因為我在上個月的好劇推薦中寫了類似評價:“她的成長不僅僅是女性的成長,也是一個人的成長。”我不否認廣泛意義“人”的部分,也希望能在女性題材層出不窮的紅海里看到不同的視角。當我回頭二刷《後翼棄兵》,讀到其他博主對此劇的評價,我又有了新的看法,一如標題所說的“代糖的快樂”,寫這篇隨筆意在糾正我的一些隔絕在甜蜜泡泡裡的想法。

作為甜食愛好者,代糖的出現讓我又多了一個理由放心吃甜品,代糖的宣傳都是零卡,“好吃不怕胖”,比起烘焙食譜裡幾大勺的傳統白砂糖,只需要一點點代糖就能達到同等甜度,還不必擔心熱量,越來越多飲品和甜食選用“零卡糖”,好像真能越吃越瘦,既能滿足嗜甜的渴望,也能保持身材,毫無罪惡感。

有研究發現代糖並不能欺騙大腦,相反,代糖讓人感到甜,卻無法引起血糖的相應反應,這種刻意的欺騙讓我們意猶未盡,潛意識攝入更多糖分,直到大腦真正滿足。代糖同樣帶來了不斷惡性迴圈,它們無法替代天然糖的滿足感,提高了大腦對甜味的偏好臨界值(閾值)、降低我們對甜的敏感度,於是我們必須不斷攝入更多糖分才能獲得同等快樂。代糖不僅沒有校準身體對於甜的判斷,它讓指標傾斜的更厲害,讓感覺更失真。

我打了很多字迴應這位朋友,我首先肯定了《後翼棄兵》對貝絲個人成長的刻畫,但換個角度這是性別視角的缺失,或者說導演在偷懶,刻意迴避了“女性”特有的屬性,用男女皆可的模板展現這位天才棋手的少年和青年時代。貝絲沒有女性原型,創作靈感來自一位男性棋手,如果把劇中的女孩換成男孩,並不會給觀眾造成極大不適,可以十分流暢地看完全劇。導演也因此避開對部分觀眾潛在的冒犯,男性觀眾能夠討論象棋棋局和冷戰政治格局,每個群體都預留有緩衝空間,情節不至於太尖銳和對立。

不可否認個體敘事中男女通用的部分,但同樣不能忽視女性獨特的經歷:貝絲是一個天才棋手,她孤獨,與周圍格格不入,她又有極高的象棋天賦,短時間達到其他棋手無法比擬的高度,但她也是一位年輕的女性,一位目睹生母自殺、活在男性主導的象棋世界裡的女性。《後翼棄兵》對性別的模糊化處理使其缺失了很多女性有關的細節,觀眾覺得爽(包括我),正因為貝絲一路幾乎沒有任何阻礙,她的失敗來源於輸棋,貝絲沒有金錢、家庭、情感、學業方方面面的壓力,她像懸置在空中的角色,完全不用考慮生存問題,貝絲只需要研究象棋和贏得比賽。這是劇中貝絲給自己的設定的唯一目標,也成了觀眾追下去的唯一目的。

如果仔細對比貝絲和劇中其他女性角色,並不是社會變好,女性只用肆意揮霍自己的天賦,只是因為貝絲是女主角,她的光環遮蔽了所有陰暗。貝絲的黑人朋友只能靠做老闆的情婦謀取一份花瓶工作,錄取她也出於政治正確的考慮,她是全公司唯一一個黑人,這和她最初讀法律想改變黑人地位的理想相去甚遠;貝絲成名後再遇曾經交手的女性棋手,對方早已退出象棋界,借觀摩貝絲比賽回味當初下棋的快樂;學校姐妹會的時髦女孩們畢業後都迅速結婚生子,陸續成為家庭主婦,挑選曾經十分嫌棄的二手衣服,這些女星們所面對的問題太多,她們甚至沒機會展現自己的天賦,但貝絲十分幸運地避開了所有障礙,觀眾甚至看不到避開的過程,劇集直接呈現一個令人滿足的結果,她贏了。男性羨慕她,女性同樣羨慕她,這份羨慕的確無關性別,誰不想要順風順水的人生呢。

女朋友幫助貝絲的方法也很“假甜”,拿出攢了很久的錢支援貝絲去蘇聯比賽,甚至不擔心如果貝絲再次落敗這筆錢還不上怎麼辦,貝絲紅著眼眶說”你是我的守護天使“,女友說”我都自身難保,這麼做因為我把你當家人“。感動之餘,對話里人工香精的味道明顯,貝絲的問題是所有人的問題,她是太陽系的絕對中心,這種值得配角傾家蕩產的女主足夠”大“了吧。

性別的模糊處理就像吃用代糖製作的點心,入口甜膩,滿足了觀眾想吃甜食的慾望,同時不必擔心踩雷(根本無雷可踩),但它帶來的滿足是空的,無法實際滿足觀眾對女性題材的需求,所以透過在“爽”這個層面不斷加碼刺激觀眾,只有更爽才能餵飽擴張的慾望,就好像很多觀眾覺得《後翼棄兵》結尾不能輸,如果輸了就白看了,浪費時間,貝絲大獲全勝正是壓中爽點,狠狠摩擦,結尾滿滿一口代糖直衝腦門,看完陷入sugar coma難以回神。

這種處理方式的問題在於讓觀眾認為除非你是個專業的人才,才有可能在男性主導的世界裡風生水起,否則理應被淘汰;你只有在能力上超過男性才能獲得他們的認可,成為知己,否則老實結婚在家帶娃,本質還是男性思維下的慕強,貝絲必須足夠強大,足夠像個男性,她不被允許擁有女性特質,否則容易在比賽裡輸掉。

我也曾認為貝絲和男朋友們的感情跳出了傳統愛情線對男女關係的設定,二刷注意到劇中男性的幫助依然非常自我,有點像黃曉明在某綜藝裡的經典發言,他們站在貝絲家門口,自信的說“我覺得你需要我的幫助”。儘管可以認為貝絲自閉的性格讓她很難主動求助,但在“幫助—接受幫助”的關係中,貝絲是被動的,她在棋藝上勝過他們,卻無法主導自己的生活,她殘缺的人生中始終有一塊碎片需要男性角色補全,不管是一個,還是結尾的一屋子,不管是愛情,還是棋逢對手的知己情誼。

也不可否認這份幫助裡混雜了多少國家和民族的宏大意圖,貝絲打敗蘇聯的冠軍是值得舉國慶祝的好事,絕不僅是象棋界內部的勝利,連總統都急著邀請她去白宮做客。男朋友們的指導和幫助包含了爭口氣的意思,首先認可了貝絲的實力,知道自己無法戰勝博格夫,便讓貝絲以美國人的身份把蘇聯打的落花流水,為國爭光。這種專業領域的肯定和他們認為貝絲情緒不穩,難以控制自己,生活上存在問題並不矛盾。

其實我很喜歡《後翼棄兵》,逢人安利,拋開劇情,飾演貝絲的演員非常靈,像小鹿一樣跳脫,服飾也值得欣賞。正如大家在群裡感慨,現實生活已經很苦,下班回家就想喝糖水吃甜食看爽劇,給自己來點純粹的糖分刺激,這也是矛盾所在吧,一方面觀眾希望能夠在影視作品裡看到更多反映社會現實的劇情,另一方面又想獲得單純的快樂,縱容自己沉迷在女主角上天入地的開掛世界裡。說了這麼多,我還是喜歡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