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他未殺一人卻是大秦滅六國的第一功臣,最終落得五馬分屍下場

秦國從偏距一隅的窮壤小國,到滅六國統一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其首功之臣非商鞅莫屬。

衛國貴族,魏國失意

商鞅原名公孫鞅,是衛國國君的後裔,學識淵博、少有大志,在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受李悝、吳起的影響很大。

為了一展所長,商鞅離開衛國,來到當時最強盛的魏國,為魏國丞相公叔痤門客。

素有“相人”之能的公叔痤非常欣賞衛鞅的才能,病重之際向魏惠王推薦衛鞅接替自己,被魏惠王所拒,衛鞅在魏國仕途失意。

秦國貧弱,危如累卵

秦國在秦穆公時期曾是稱霸天下的霸主,屢有問鼎中原之意。然而秦穆公去世之後,秦國迅速衰弱已經只能苟安一隅了。

公元前362年,秦獻公二十三年秦國乘魏、趙、韓大戰之際出兵進攻少梁欲一舉奪回河西失地。經過數月苦戰,秦國佔領少梁附近重城龐城,俘獲魏軍主將公叔痤。

看似秦國戰勝,然則秦國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精銳軍隊受到重創、繁重的賦稅讓百姓民不聊生,同年在內外交困之下秦獻公去世。

秦孝公慧眼識珠,商鞅變法圖強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嬴渠梁繼位,面對國內百姓窮苦、士族勢力膨脹,國外山東六國虎視眈眈,秦孝公一邊主動割地和魏國修好,國內休養生息,一邊訪賢求才、力圖振興。

公元前356年,在魏國失意的衛鞅看到秦孝公曆數秦國曆代先王之過的求賢令,大為震動決意赴秦。

透過秦孝公寵臣景監舉薦得以見到孝公,衛鞅先以王道之學、無為之道試探,孝公大為反感。

衛鞅提出來秦國弊病“秦國良田無數,百姓卻食不果腹;秦國民風尚武,卻無一支所向披靡之軍;秦國山河廣袤,卻無險可守……”,秦孝公遂拜衛鞅為左庶長,實行變法。

針對秦國“有功無賞,私鬥成風,官府政令朝令夕改”等一系列問題,衛鞅頒佈《墾草令》,透過“徙木立信”確定官府信譽,重農抑商、獎勵耕戰,廢奴隸以軍功授爵,移風易俗、樹立正確的倫理道德,禁止私鬥,訓練新軍等措施,使秦國一躍成為不可忽視的強國。

秦孝公去世,商鞅殉法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病危欲效仿堯舜之舉傳位於商鞅,商鞅堅辭不受。

秦孝公去世後,秦惠文王繼位,在變法中利益受損的貴族勢力趁機反撲,公子虔誣告商鞅謀反,死於商淤,其屍首被帶回咸陽車裂示眾,以身殉法。

縱觀商鞅一生,他將所有的才華都奉獻給了秦國,與秦孝公嬴渠梁堪稱“最佳拍檔”。秦國變強始於商鞅變法,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國力迅速膨脹,健全的法律制度十分超前,從此由“法不上大夫”變成“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行郡縣,統一度量衡”更是延續後世幾千年,新練新軍更是成為滅六國的利器。

商鞅雖殉法而死,但他的變法舉措卻被保留,秦國遂由“遇明君則強,遇庸君則弱”趨於穩定,此後幾代秦國實力增長不因國君而動盪,開創了“法治”思想的先河。為秦國問鼎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說商鞅是秦統一天下的第一功臣誠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