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為何古代鎮守邊關的大將,明明手握重兵為何很少人起兵造反?

很多人對古代歷史產生一個迷惘:那就是為什麼在古代,很多掌握重兵的將領

——比如秦朝末年,鎮守邊關的大將蒙恬,在被秦二世冒用秦始皇的名義賜死的時候,選擇默默接受朝廷的旨意,而並不起來造反。這其中原因何在?

個人感覺,這個話題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探討:

一、武將謀反的難度

手握重兵的武將只要造反,就存在巨大的成功率。其實這個判斷是不嚴謹的。因為造反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首先,師出有名。在古代,參與謀反這個罪名叫做

“附逆”,鬧不好會連累親人家屬。而在中國,一直到民國時期,舊軍隊並沒有當兵光榮的想法。多數舊軍隊計程車兵,對當兵的態度就是一句話:當兵、吃糧、領軍餉。說白了,就是混口飯吃。甚至很多當兵的,都是被朝廷抓壯丁抓去的,而並不是自願的。

所以,武將想要造反,首先需要找個讓當兵的都信服的理由。典型的例子有大澤鄉起義:陳勝告訴當兵的,現在大家橫豎都是一死,不如起來造反,踢翻秦朝統治(按:現代人給秦朝翻案,認為是陳勝忽悠了當兵的。可話說,作為暴秦統治下的當事人,不比現代人更瞭解秦法的可怕性?)

當然,光師出有名還不行。既然造反,就需要考慮到糧餉問題,以及後繼力量的維繫問題。比如吳三桂造反,就和康熙朝廷足足打了數年之久。如果沒有糧餉和兵源的補充,可能吳三桂和康熙朝廷交戰不到仨月,就得因為糧草匱乏而全盤崩潰。

所以,武將在面臨朝廷誅殺的時候,以來需要考慮當兵的是否願意跟自己做這一番大業。二來需要考慮後勤補給問題。尤其是後者,更是古代武將造反的

“剛需”,如果解決不了,造反的意義不大。甚至鬧不好,還會被自己的部下抱著向朝廷邀功的心態而殺死。

不過,歷史上,也存在武將造反成功的案例。

二、

成功案例

在中國歷史上,武將成功的案例,或者說將近成功的案例很多。不過,這些案例,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基於解決上文提到的兩個問題的基礎上。

1、

安史之亂

唐朝時期的安史之亂,其實就屬於將近成功的案例。說將近成功,可以理解成如果不是因為

“靈武之變”,唐肅宗選擇留在關隴地區,整合抵抗安祿山大軍的力量,唐朝很可能在安史之亂後,成為割據巴蜀的地方性王朝。所以安祿山的敗亡,只是一念之差。

安祿山能成功起事,甚至差不點推翻唐朝,原因在於三點原因:

第一,

唐玄宗重用奸臣楊國忠。楊國忠這貨,無德無才,因此他當宰相,讓天下很多人都覺得不爽。因此安祿山在造反初期的時候,打出的旗號就是清君側:意思是,老子安祿山可不是造反,而是大唐天子身邊有奸臣了,自己得幫著討伐奸臣。理由冠冕堂皇,甚至可以說,因為這個理由,安祿山造反之初,很多人都支援安祿山的行為。

第二,

需要感謝唐玄宗的神助攻。唐玄宗為了穩定邊疆,設立節度使制度。所謂節度使制度,指的是邊將可以在邊疆地區掌握行政和財政的大權。換句話說,邊將成為事實上的割據力量首腦:軍權、行政和財政,三個權力合一,邊將能量很大。這讓安祿山在造反的時候,不用考慮糧草和兵源,畢竟自己已經掌握了這些。

第三,

隨著安祿山大軍攻入長安,安祿山也知道:及時轉型的時候到了。畢竟,把唐朝皇帝都趕出了長安,繼續用清君側的理由已經忽悠不住任何人了。所以隨著安祿山掌握了一定主動權以後,安祿山宣佈建立新朝廷。作為叛將來說,及時建立新朝廷,算是十分重要的收官行為。如果不能及時做到這一點,即便是軍事領域取得不斷勝利,長期來看,自己也處於被動局面。畢竟,建立新朝廷以後,對原先朝廷不滿或者持中立的人,會選擇加盟新朝廷,新朝廷的實力也會更大,最終取代原先的朝廷。

其實個人感覺:明朝末年的李自成,他的大順朝之所以失敗,其實就在於大順朝在建立過程中,沒能真正成功成為合格的朝廷

——最起碼,精英階層想加盟大順朝,但也都被李自成拒之門外。

所以,因為這三點,安祿山的造反能夠將近成功。

2、

後周建立

當然,成功的案例也有。典型的是五代後漢末年,後漢大將郭威建立後周王朝的案例。

當時,後漢皇帝(漢隱帝)擔心武將造反,因此迫害很多武將。大將郭威的家屬也被漢隱帝以懷疑有罪的名義全部誅殺。這讓郭威很憤怒,於是郭威開始造反。

郭威是身經百戰的武將,並且郭威本身也是後漢朝廷內部,割據勢力的一個頭目。因此郭威起來造反,不用擔心後勤和兵源問題。因此,郭威造反沒多久,漢隱帝就被推翻,後漢滅亡。

郭威也在滅亡後漢以後,建立後周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