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連皇子、親王都沒有資格佩戴,東珠的等級為何如此之高?

清代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在服飾制度上有著鮮明的少數民族特徵。除了頂戴花翎以外,在裝束方面最有特色的當屬朝珠,而朝珠中等級最高的又屬東珠,這一期就來講一講清代東北地區的三寶之一——東珠。

所謂的“東北三寶”只是御史自己的說法,官書並沒有這個詞彙,三寶即人參、東珠、貂皮。這三樣東西十分珍貴,其中人參、貂皮是官方壟斷經營,雖然也講究等級制度,但無非就是價格高,只要花錢都能買到。但東珠卻是在法律層面給出了規定,只有皇室成員以及經過皇帝特批才能使用,因此東珠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東珠的歷史淵源

東珠屬於珍珠大類,珍珠主要是一些瓣鰓綱軟體動物的生產的硬的、圓滑的產物。這些動物特定的上皮細胞會分泌碳酸鈣,主要是由貝殼硬蛋白粘合在一起的文石和方解石,這種混合被稱為真珠質。

東珠原叫北珠,產自中國東北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等流域的野生珍珠,質地圓潤碩大,色澤晶瑩透澈。北珠的歷史很長,史書中早有記載。

不過北珠在中原地區盛行的是在北宋時期,當時的上乘東珠價格十分高昂,宋徽宗時期,一顆上好的東珠值二三百萬錢。

明代的時候,北珠改名叫東珠,這是因為此珠產於東北。在後金政權建立之前,女真人和中原地區貿易的主要商品就是人參、貂皮和東珠。在女真內部,東珠也為貴族階級所追捧。

明末時,東北有很多的女真部族,萬曆四十一年,努爾哈赤攻佔了盛產東珠的烏拉部。烏拉部被滅之後,努爾哈赤成立了專門的行政機構,每年定時派人去採取東珠。

清代對東珠的管理

順治十四年,朝廷正式在烏拉設立了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如果瞭解清史的讀者都知道“打牲烏拉”這個詞,打牲是滿語,意為漁獵,打牲烏拉是專門為皇室從事各種貢品的採捕、保管、運輸等工作的一個部門。

東北的貢物中,最受重視的就是東珠。打牲烏拉衙門中專門負責採捕東珠的機構叫“珠軒”,一個珠軒由30個壯丁組成,打牲烏拉共下屬59個珠軒,可見採捕東珠的隊伍還是十分龐大的。

由於東珠的產量極少,所以採捕東珠是官方行為,任何未經官府的採捕都屬違法,民間和私人是不能採捕東珠的。

朝廷每年對採捕東珠都有硬性的規定,規定每個珠軒每年要交16顆東珠,59個珠軒總計就是944顆。從這個數量也可以看出,東珠的珍貴程度。

採捕東珠的各珠軒,如果沒有完成任務則要受到嚴厲的懲處,如果缺少一顆,則該珠軒的正副長官都要受到鞭責。同樣,如果多得東珠,也會獲得獎勵,如多得東珠一顆,賞青布二匹,數量越多獲得的賞賜也就越高,甚至可以得到晉升。

採捕東珠是一項十分艱辛的工作,每年的四月至八月,採捕東珠的高峰期。四月的東北雖不是天寒地凍,但河水的溫度也是冰冷刺骨。採珠人常年泡在寒水之中,容易生病,而採珠人的辛苦所得,不過是為了維持生計而已。

東珠採捕不易,往往數月不得一珠,有時採捕一串蚌蛤也得不到一顆東珠,至於高品質的東珠更是難得。

使用東珠的具體規定

我們在很多清代影視作品中,經常見到皇室成員使用東珠。比如在《李衛當官》中,十三阿哥胤祥就曾佩戴一串東珠朝珠。事實上,十三阿哥雖然貴為皇子,但以他的身份,依然沒有佩戴東珠朝珠的資格。

東珠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僅限於皇室和皇帝授權的王公大臣。皇帝的朝冠金頂用頭等東珠十二顆,二等東珠三顆,帽前金佛用頭等東珠十五顆,後用頭等東珠七顆。皇帝所用的朝珠用二等東珠一百零八顆,朝帶用頭等東珠四顆,二等東珠十二顆等等。

東珠分為七個等級,重量在一錢以上的為頭等,專供帝后使用。剩下六等依照重要、光澤等分為六個等級。

皇帝、皇后、皇太后是東珠級別最高的享受者,至於皇子、公主、親王、郡王等,所用的東珠規格較低。而且清代有規定,除了皇帝、皇后、皇太后之外,任何人不得佩戴有東珠的朝珠,即使是皇子、親王也不行。

至於其他的王公貴族、文武群臣更是沒有使用東珠的資格,除非皇帝特恩才能佩戴東珠飾品。不過這些人佩戴的東珠等級較低,如《大清律例》中就規定:公侯文武百官,“凡應用東珠,重不得過三分(一錢等於十分),如用三分以上即同違式”。

實際上,皇帝賞賜給大臣們東珠的情況並不多見,尤其是道光以後,東珠的產量和質量嚴重下滑,供應皇室已經十分吃力,至於賞賜大臣也就無從談起。

乾隆時期,還有個別賞賜大臣東珠的情況,但東珠的等級一般都為六、七等。比如乾隆四十四年時,六世班禪入京,乾隆也僅僅是賞給他一顆五等東珠。

一顆東珠的形成需要經歷漫長的歲月,從順治朝一直到乾隆朝,由於供不應求,導致東珠資源逐漸匱乏。到了道光時期,打牲烏拉已經沒有像樣的東珠供應給皇室,因此從道光以後,採捕東珠曾被迫暫停。

晚清幾代皇帝的使用的東珠基本上都是以前的庫存品,到了清末上等東珠幾乎絕跡,為數不多的上等東珠成了慈禧太后的專屬,至於其他皇室成員則很少有機會佩戴東珠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