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中國天下第一關到底是哪裡?既不是函谷關、嘉峪關,也不是山海關

提起天下第一關,說法有很多,比如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中華第一關雁門關等等。還有潼關、玉門關、劍門關等等,它們誰也不服誰。那麼到底誰才是天下第一關呢?

歷史上隨著王朝更跌、戰略形勢的變化,天下第一關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春秋戰國時的天下第一關,自然當屬河南靈寶市的函谷關!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正是出自於函谷關,秦國正是在此據險而守,多次在山東六國的合縱之下,立於不敗之地,最終是東出而橫掃六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函谷關實在是決定戰國大勢之地!函谷關是稠桑原上的一條裂縫,稠桑原北側緊靠黃河,南側連線秦嶺,而稠桑原上森林密佈相當於原始森林,大軍根本無法通行,所以六國大軍進入關中只能透過狹小的函穀道。

而秦函谷關退出戰略要地的歷史舞臺,是從漢武帝擴大關中地區領地開始的,漢武帝把秦函谷關東遷三百里至今天的洛陽新安縣。進入關中地區,有北崤道和南崤道兩條道路,而新函谷關只是設在北崤道上,這樣就可以直接繞過新的漢函谷關。比如王莽新朝末年,赤眉軍就是兵分兩路繞過漢函谷關,直接會師於荒廢的秦函谷關,輕而易舉的攻入關中。

雖然東漢時重新啟用秦函谷關,但是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如黃河水位下降,河灘露出,以及稠桑原上的森林消失,關東的大軍可以不用擠狹小的函谷關裂縫,而是直接爬上稠桑原,或者從稠桑原旁裸露的河灘進入關中。於是曹操征伐關中時,就命令許褚直接在河灘上修建新路,並建造了新的函谷關,即“魏函谷關”,不過現代修建三門峽水庫後被淹沒了。

自漢代以後,潼關取代函谷關成為新的天下第一險關,可惜先是被安祿山攻破,大唐從此一蹶不振,之後更是被人屠黃巢突破防禦,大唐徹底覆滅。潼關和函谷關的地形很像,都是非常險要,都在黃河邊,非常依賴黃河這個天然的屏障。潼關之前叫“桃林塞”,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潼關”這個詞是曹操和馬超的潼關大戰,曹操的割須棄袍就是在此。

漢朝建潼關之時,也是依然懸崖絕壁的塬體而建,不同的是函谷關建於稠桑原中間的狹長裂縫之下,透過函谷關不必登上塬頂,而潼關是建在南塬上,要過潼關必須登上南塬的塬頂。這座高六七百米的南塬,北靠黃河,南有秦嶺,東有北望溝,西有禁溝、潼水,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然而同秦函谷關的命運一樣,由於黃河水位下降,漢潼關背後的黃河河灘裸露,使得漢潼關失去據險而守的作用,所以唐朝時把潼關從塬頂移到了河灘上。

遷移之後,漢潼關就作廢了,唐朝便在南塬的西側禁溝設定十二個關隘,稱之為“十二連城”,與唐潼關共同據險而守。但是唐朝後期軍隊懈怠,二十連城竟無人設防,導致黃巢起義攻打關中時,正面進攻潼關,再派大軍直接登上塬頂進入禁溝穿過十二連城,到達潼關背後,前後夾擊攻破潼關。

古代中原政權的主要對手便是北方遊牧政權,秦始皇天下一統,雁門關的地位便一躍而起了。雁門關是長城的關要地帶,是北方進入三晉,進而進一步進入關中、洛陽的咽喉要道,也是華北平原的重要防禦屏障。同時也是中原政權進入漠南,甚至是漠北王庭的最快捷,也是沿途有連續軍需補給的必經要道,所以古來一直是中原與北方政權的兵家必爭之地。雁門關和寧武關、偏關一同被稱為“外三關”,共同構築成一個非常完整的軍事體系,而最大的雁門關自然成了古代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最重要的一道關隘。

古代圍繞著雁門關的戰爭無數,大多都是取得成功了。戰國名將李牧曾在此大破匈奴十萬騎兵;秦時大將蒙恬率兵30萬北出雁門關,卻匈奴七百餘里;大漢帝國雙璧衛青、霍去病更是多次在雁門關內外大破匈奴;隋楊廣、唐薛仁貴在此大敗突厥;北宋楊業楊老令公在此大破遼兵,從而獲得了“楊無敵”的稱號。不過恥辱的是宋欽徽二帝北擄也是經過的雁門關。天下九寨,雁門為首,可謂當之無愧。

同處河西走廊的“甘肅三關”玉門關、陽關、嘉峪關,是古代中原連通西域的重要商道,也是重要的軍事關隘。漢朝時,冠軍侯霍去病兩徵河西,使得河西走廊歸屬大漢版圖,漢武帝設定河西四郡,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南北分別建玉門關和陽關,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交通要塞。而嘉峪關則是明朝朱元璋的洪武年間修建的,為萬里長城最大的關隘,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與“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分別鎮守東西,遙相呼應。整個嘉峪關關城總面積33500餘平方米,歷時168年才修建完成,此後陽關、玉門關逐漸被廢棄。

嘉峪關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組成,附近峰臺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關城內建有遊擊將軍府、井亭、文昌閣,東門外建有關帝廟、牌樓、戲樓等。

到了明朝時期,另外一座名氣最大的山海關也閃亮登場。兩千年前秦始皇他老人家曾東遊這裡,明代大將徐達將這裡定為長城的起點,自此山海關名揚天下。大明曆六代人的努力,前後用263年的時間建成了七城連環萬里長城一線穿的軍事城防系統,是明朝京師的重要屏障,八旗兵使出了吃奶的勁都沒拿下。

在東北,大興安嶺、七老圖山、燕山和努魯兒虎山將華北平原、東北平原和蒙古高原分割成三個地理單元。古代想從華北平原到達東北,只有三條路可走,即盧龍道、古北口道和傍海道,前兩條路徑要穿梭崇山峻嶺,道路及其難走,大軍行進極其困難。而傍海道則不同,在遼西山地和渤海之間,是一條非常狹窄細長的平地,即“遼西走廊”,東傍大海,西靠崇山峻嶺,所以在此所建的山海關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整個遼西走廊長185公里,有三道防線,第一道是錦州,第二道是葫蘆島,而最靠近華北、最狹窄的山海關作為最重要、最難攻的最後一道屏障。明代以來,隨著北方女真的不斷髮展壯大,山海關的作用愈發明顯,成為中原王朝抵禦女真騎兵的重要關隘。徐達、戚繼光、孫承宗等人先後修建和擴建山海關的防禦工事,使其終成天下第一關,有著“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明末吳三桂鎮守此處,使得遼東女真寸步難行,若不是他主動開關投誠,可能結果也未可知。

不過真的要比出天下第一關,這個地方是當之無愧,準確說這裡不是一座關隘,而是一座城——釣魚城,上帝之鞭折此城下!

南越王趙佗墓兩千年未被發現之謎,專家已推測出具體位置

孫悟空的弼馬溫真的是芝麻大的官職嗎?錯怪玉帝了!

花木蘭從軍十幾載,為何沒被發現是女的?

都說“弱宋”,宋朝的戰鬥力真的很弱嗎?

我們被小說電視誤解了,呂布的武器其實並不是方天畫戟